上周试了一个在某书看的鸡蛋食谱失败后,痛定思痛地研究了一番鸡蛋

才发现当代人对鸡蛋的了解,实在是太少了!

就连厨房老手如我妈,都对鸡蛋抱有一定的误解。

一些已经被验证是错误的看法,诸如初生的蛋更好吃啦、用蛋壳颜色来区分鸡蛋好坏啦等等迷思,依然被很多人日复一日地践行着。

对大多数人而言,走进厨房学会的第一道菜,一定和蛋有关。

最常见的是水煮蛋——

或荷包蛋——

料理界没有了蛋,就像打工人没有了冰美式,炸好的薯条没有了番茄酱,春晚没有了邓超一样索然无味。

所以今天我们就先从「如何选蛋」开始入手,让你快速成「蛋蛋专家」!

注意:鉴于食物营养学是一门精密科学,今天包子就只集中讨论味道和食品安全哦!欢迎大家参与讨论,但不接受没有缘由的攻击和没有根据的批评。

如果没有耐心看完,可直通第二部分。

首先,我们先要知道的是,蛋的外观与鸡蛋好吃与否没有关系。

在《蛋品质影响因素研究进展》一文中指出,鸡蛋的大小、形状和蛋壳是由母鸡品种和饲养条件决定的。

且进口母鸡和本地母鸡产出的蛋,并没有绝对的鄙视链。

所以,除非你是一个对口感风味有要求的品蛋人,否则没有必要通过鸡蛋外观或母鸡品种来判断鸡蛋的口味。

只要买价格合适的鸡蛋即可,不必为一些商家噱头买单。

要注意的是,一些商家为了凸显「土鸡蛋」的农家卖点,故意保留了鸡粪和鸡毛。

从食品安全的角度来看,这样做很容易导致细菌横生,造成不必要的健康隐患。

所以,农家土鸡蛋并不是大家以为的那么高品质。

还有一个常见误区,是很多人迷信「棕色蛋壳和青色蛋壳」

实际上,「蛋壳定蛋」是不可取的。

不同蛋壳颜色的鸡蛋在口味和营养上整体上差异不大。

许多农业科学家都对其做过实验,最后都发现蛋壳颜色对蛋品质与风味并没有直接影响。

更重要的是,蛋壳色素在产蛋前3-5h才沉积到蛋壳上的,本身就对蛋白蛋黄影响微乎其微。

最后要说的,是很多人都存在的一个误解:初生蛋营养更丰富。

研究告诉我们,大 no 特 no !

母鸡第一次产出的蛋除了在个头上会比较小之外,风味与营养同母鸡之后产出的鸡蛋相比,几乎没有任何差异。

有人会问,综上所述,什么母鸡生的、什么时候生的、外观如何都和蛋的味道没有太大关系吗?

不,品尝食物也是一门心理学。

我们的口味偏好、偏见和当地的饮食习惯,都将影响我们对食物的判断。

如果你就是坚信初生蛋有一种神秘的营养力量(比如我妈),你就能在这类蛋里吃到美味与快乐(比如我和我爸就吃不出来)。

但了解现代食物科学,破除常见的迷思,让我们在购物时更理性,少做韭菜,还是很有必要的。

我很喜欢《料理实验室》作者 J.kenji 的看法:

我的心让我认为这些鸡蛋比实际上的更美味,就像是在蛋糕上加上糖衣。所以你只要去买那些你能买到的最新鲜的蛋即可。

说完了那些错误的观点后,我们来到了最重要的一部分:

那就是如何挑选鸡蛋?

包子在综合了教科书和个人经验后,总结了一个重点:挑最新鲜的!

上面我们说过,不同鸡种和饲养方式的蛋,区别没有大众以为的那么大。

可蛋的新鲜程度,直接决定了蛋的好坏。

《料理实验室》作者 J.kenji 提供了一个判断鸡蛋新鲜程度的方式。

像图片那样,将鸡蛋放进水中,新鲜蛋会一整个下沉;

不新鲜的蛋,则会如上图那样,立于一点上;

如果鸡蛋整个浮起来,那就请你快速扔掉它!

如果你已经敲开鸡蛋,也没关系。

仔细观察蛋黄,容易散开的,就是不新鲜的鸡蛋。

比如这个五环中的中环

如果你舍不得,那也有拯救的余地。

闻一下蛋液,没有异味就还能吃,毕竟有时候蛋黄逸散是因为暴力运输晃动造成的。

不过这样的鸡蛋最好是不要拿去做烘焙。

鸡蛋放越久,碱性越强,打发效果也越差哦!

国家使用的鸡蛋分级标准,也是按哈夫值也就是新鲜度来划分的,有AA级、A级、B级三个档次。

顺便提一嘴,这些年流行的可生食鸡蛋是值得一试的。

我们都知道,可生食鸡蛋的概念源于日本,是一种从母鸡品种、饲养条件和饲养方式都严格把控的蛋。

尤其会在养殖生产全过程严控沙门氏菌,保证食物的安全性。

且日本人奇奇怪怪的内卷精神时常大发作。

一般可生食鸡蛋只要严格控菌,控制鸡种和饲料,提高不饱和脂肪酸,强化鸡蛋的微量元素即可。

日本人非要让蛋黄更Q、更橙、口味更丰富,于是给母鸡投喂了深海鱼油、珍珠粉、贝类,加拿大进口亚麻籽、海藻等等高级食材,产出了坚果味、柚子味、奶味的鸡蛋。

虽然我对可生食鸡蛋中沙门氏菌的含量半信半疑,但我很肯定这些特殊鸡蛋的口味,买过的那些确实都比较好吃!

要注意的是,一般鸡蛋的保质期是不洗冷藏一个月,可生食鸡蛋只有15天哈。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里,希望我们都能吃到新鲜又美味还不花冤枉钱的蛋蛋!

希望包子多出这类干货内容的的陛下

点个,多多给包子鼓励

包子就给你们找选题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