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新华社

还有更讽刺的事吗。一帮从不读书的文盲,整天跑到莫言屁股后面,对他咬牙切齿,质问他为啥诋毁中国,你赶紧的,道歉!赶紧的!

莫言不慌不忙地在他的公众号上继续分享他的书单,比如他最近分享了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的小说《被偷换的孩子》。

莫言拿诺奖,对于中国来说,其实是一件挺争光的事。不仅是文化圈,就是商圈、政界的很多人其实也很高兴。因为莫言是我们自己本土的作家,而诺贝尔文学奖,如果稍微有点常识,就知道这个奖的含金量真的挺大,甚至是衡量综合国力的指标之一。

比如本世纪初日本就定指标了,要“50年内拿30个诺奖”。可见国家层面对这个奖项的重视。

所以不要再觉得诺奖只是个边陲的小奖了,尽管咱们的茅盾文学奖影响力也挺大的,但是你问问那些得诺奖的原意跟拿茅奖的换吗,估计要是个外国人,都不知道茅奖是什么。这不代表茅奖不好,但是影响力确实是不一样。

诺奖有点像奥运会,很多国家都派选手参与,最后评个大家公认的金牌银牌铜牌,有点这个意思。

文盲很爱引用李敖的那句“你要出卖自己的祖国,你才有机会得奖。”所以理所应当地以为,是莫言出卖了祖国,才得了诺奖。

竟不知李敖一向很喜欢放嘴炮,如果他在有生之年得了诺奖,哪怕只是让他入围了,他都会吹一辈子,信不信。

李敖的名言“五十年来和五百年内,中国人写白话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

说的很狂啊。

但是瑞典文学院不会因为你很狂就给你颁奖啊。也不会因为你正确或者不正确就给你颁奖。要不然随手在互联网里捏一堆键盘黑子,他们也配得奖?

诺奖(以文学奖为例)本质来说,比的就是专业实力,写的好不好,这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坊间传说的潜规则因素。有政治原因吗,肯定有。

比如连续几年都把奖项颁给欧美的白人了,今年是不是要照顾一下亚非拉啊。

比如这几年都颁给男性作家了,今年是不是要考虑颁给女性作家啊。

再比如,像村上春树这样的作家,写的还行,但是太畅销了,给不给他无所谓,还是选择更有人文关怀的作家吧,比如颁给残雪。

这背后当然是有各种主观的考量的。

但是很让我纳闷的是,都十年了,至今还有不少国人一提起莫言就是咬牙切齿的,仿佛莫言得奖,却寒了他们的心。

其实莫言的东西不大好读。最早的《透明的胡萝卜》,还有《酒国》这些,还是挺有阅读难度的。但是文盲们才不管这个。

扣帽子是他们最擅长做的事情。这让他们拥有了空前的权力,能够掩饰他们知识的匮乏、头脑的简单。

帽子一扣,他们就能把文物当尿壶。而这岂不更是一种政治性伤害文化性的体现吗。他们一边在指责西方学界对诺奖评价机制的泛政治化倾向,自己却在用更为粗暴的手法对待本国的作家和知识分子。

我结合莫言的笔名以及他频繁推荐书单两件事,有点明白他的苦心了:

别比比了,读点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