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张文宏又又又得奖了!

这次是张文宏团队得到了2022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还是特等奖。

奖金虽然不多,一百万,还要分给团队。

但是名誉很高。

这次获奖者,除了国内的专家,还包括国外专家,比如日本籍专家和田章和以色列籍专家伊塔马尔·维尔纳。

张文宏团队得奖的理由是“他们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话普及抗疫防控和健康生活知识,相关视频和话题阅读量超过60亿次,对海外华侨和留学生的科普连线视频全网播放超过1亿次。”

张文宏团队得奖,实至名归,也是众望所归。

但是国家及上海市政府之肯定张文宏更为积极的意义在于,大疫当前,还有张文宏这样的中生代专家,敢干、敢言,勇于发声,让人民免于恐惧,让人民一步步认识这个病,最终战胜这个病,与病毒共存。

02

其实科普是个很难的事情。

很多专家似饶毅教授般看起来学问似海,帽子众多。但是若要他把自己的研究不带傲慢地讲给民众,且能够切实改善大家的生活,其实是挺难的事情。

而现实也是并非所有的专业的学者,都有必要给民众做科普。

张文宏医生拥有的医学知识,让他在疫情时期,走向人民面前,面对镜头,挨众人骂,不还嘴,不解释,努力传播医学知识,用有人情味的方式,让冰冷的疫情多了些许温度,这是他的幸运,也是他的不幸。

一直以来,我们都有这样的说法,“国家不幸诗家幸”。

但是在疫情期间,“诗家”其实没起到什么作用。就一个方方出来了,还被骂成那样。

偏偏张文宏这个医生,却承担了“诗家”的职责。

在疫情期间,传播人文精神。

让人类在面对不可测的自然灾害面前,依然可以守住人类的温情,在社区的服务中,传递有人情味的善意。

尽管张文宏也承担了太大的风险和骂名。

因为我国相当比例的民众,还并没有做好接受科普的准备。

要不然也不会有在疫情期间,出现因没有退烧药,选择兽用对乙酰氨基酚这样的荒唐事。

一旦张文宏走向台前,民众事事便都要张文宏给个说法。

比如怎么看待中医对新冠的疗效。

应该喝粥还是喝牛奶。

民众要求张文宏回答一个又一个问题,但是民众自身其实早就有了极深的认知割裂。

说白了,大家只会选择自己喜欢听的答案。

03

所以张文宏一旦有了立场,就会得罪另一边立场的人。

大家其实没那么关心科学,更不了解科学过程是不断变化的。

民众无法接受,在特定的医学环境下的“无症状”,换个环境,就成了“有症状”了。

他们纷纷指责张文宏:你说的,没症状!

但是他们却忽视了一个更为显然的问题:假如张文宏什么也不说呢。

就看着大家干着急。他依然可以做好他的工作呀,依然可以做好分内之事。

张文宏完全可以跟吴尊友一样,等到疫情结束之后,再支持“与病毒共存”论,这样多没风险啊。

但是张文宏却选择在有争议的时间下,在错误的时间做对的事。

就算树敌无数,背负骂名,也要说,也要做。

我想,这就是一个知识分子的历史责任感吧。

对于张文宏来说,个人得失其实没那么重要,得不得这个奖也不重要。

至于辉瑞带货,这个唯一的用处就是作为检验智商的题目。

致敬张文宏医生。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