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再谈“清朗”行动。

今年整治力度很大,主要的侧重点就是“优化营商网络环境,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让人十分振奋。

根据“法人”杂志的报道,“一段时间以来,网络上有些网民甚至“大V”称呼企业家为“资本家”“买办”,的确伤了一些民营企业家的心,增加了他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不点名地批评了司马南。

毕竟一个街道的意识,直接影响了有什么样的商家入驻。

如果这个街道欢迎司马南这样的商家,那么就会有司马南这样的人不断冒出头来。

但是实践也证明了,司马南这样的人,不仅于国于民无利,而且到处造谣,给人家泼脏水。

就连司马南口口声声支持的华为,也成了他造谣的对象。

但是,如果要想重修民企街道,营造一个好的营商环境,恐怕不是处置几个夹头就可以的。

还应该正本清源,比如之前被司马南等人泼过脏水的知识分子、作家、艺术家等,我们也要把他们身上的脏水擦干净。

比如莫言。

司马南横行以来,莫言身上被泼了太多脏水了。

前些日子,莫言被俞敏洪的东方甄选邀请上节目,董宇辉背书并渲染气氛,给了莫言极高的评价。

但是莫言只要一上镜,立刻又会有很多冥顽不化的暴民在下面骂他是汉奸,精日。

司马南给莫言挖的大坑是,明明不唱赞歌的莫言却在文章中赞美了日本人。

莫言说过:“文学从来不是用来歌颂的工具。我有一种偏见,文学是用来揭露黑暗,批判丑恶的”。

但是在《北海道的人》里面,莫言毫不掩饰对日本人民的热爱,“窃以为世间旅游观光圣地,吸引游客的,除了美景美食之外,还有美人。这里的美人,并不仅指美丽的女人,也并不仅指人的美好外貌,能够久远地慰藉旅人之心的,还是当地人民表现出来的淳朴、善良、敬业等诸多美德。”

司马南设的圈套在于,他故意利用国人对于抗战时期日本军国主义的仇恨,混淆了“当代日本人民”和“战时日本军人”之间的区别。

其实去日本旅过游的朋友都知道,日本的人民跟我们没什么两样。

而且日本人在公车或者地铁上,很少有把手机的外放开的很大的行为。

中日建交以来,每年有大量的日本友人来到中国生活。

比如三上悠亚老师就嫁给了我们上海的一个小伙子。(待核实)

如果把对日本人民的赞美当成了“精日”行为,这不算扣帽子,那什么是扣帽子呢。

也就莫言老师太老实了,要是他稍微硬气一点,坚持把造谣者告上法庭,很有可能就给告赢了。

而且莫言说的是“文学从来不是用来歌颂的工具”。

文学可以歌颂,但是不能从众,不能媚俗,不能人家强迫你歌颂你才去歌颂,更不能知道歌颂一件事有利可图,才去溜须拍马一样地歌颂。

作家是一个民族的良心。

是莫言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给中华民族在国际上争光的,并让人家自发去尊重我们的。

而不是那些在网络上整天以爱国之名对别的国家叫嚣辱骂的人,更不是各种崩溃论和阴谋论的制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