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的群英中,有一位不为后世多提的忠勇之士——鲍信,泰山平阳人,济北相。他多次帮助过曹操,在曹操被黄巾军围困之时,鲍信拼死救出了曹操,却自己身死。

鲍信虽出身平凡,但其志向不凡。他曾作为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之一,与诸侯并肩作战。那时,袁绍势力盖世,天下豪杰多归其麾下。唯独鲍信看清了形势,他对曹操说:“这世上有人叫做‘略不世出’,天生就是统领英雄、拨乱反正之人,您正是天选之子。若非真命天子,即使力大无穷也终将一败涂地。”因此,鲍信与曹操结为生死之交,相互扶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操与鲍信等人曾在荥阳汴水迎战董卓的部将徐荣。战斗异常惨烈,持续了一整天,曹操和鲍信均负伤,其余多位将领战死沙场。这一役,让鲍信深刻认识到乱世中的生死无常。

初平二年,袁绍逼迫韩馥夺取冀州,鲍信在此时向曹操分析时局:“奸臣乘虚而入,皇室动荡,英雄豪杰挺身而出,原因无他,唯有大义。袁绍虽掌盟主之位,然而私心难除,哪怕胜利了,他也会成为第二个董卓。我们若反袁绍,力可能不足;若与之同流合污,又如何对得起天下人?”曹操听后,深以为然,二人遂决定暂避锋芒,观望时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久后,青州黄巾军猖獗,兖州刺史刘岱本欲出兵迎战,但鲍信劝阻:“贼军虽多,但无粮无须,纯以掠夺为生。我们不如坚守待敌,使之内部生变。”刘岱未采纳此计,结果兵败身亡。这一战,曹操随后被拥立为兖州牧,鲍信等人齐聚东郡,共谋大计。

曹操认为黄巾军胜利后会轻敌,决定设伏于寿张。鲍信与曹操率先抵达战场,却因步兵未赶到,遭遇黄巾军突袭。在生死关头,鲍信拼死救出曹操,自己却英勇牺牲,时年四十一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后,曹操悬赏寻找鲍信遗体,未果,只得用木刻其像,泪洒祭祀。同年冬,曹操再战黄巾,大败敌军,平定山东。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在北方的统治已经稳定。为了感恩鲍信,曹操于是追封鲍信之子鲍邵为新都亭侯,召鲍信之子鲍勋为丞相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