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身在苏联的贺子珍刚刚经历丧子之痛,就得知毛泽东再婚的消息。

虽然此事未被证实,但贺子珍心里已经隐隐不安,她急忙给毛泽东写去一封信,阐述自己早已回心转意,惟愿回国后两人能重归于好,夫妻团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于信中附上自己在兰州拍的一张照片,但并没有得到回音。

直到一年后,前往苏联治病的周恩来才给她带来毛泽东的回信,信中只有寥寥数语,而她也只看到了最重要的那句:“以后,我们就是同志了。”

贺子珍这才明白,她已经彻底失去了自己的爱人,并为此后悔不已,她不止一次地幻想,要是当初她没有任性出走,一切会不会不一样?

贺子珍与毛泽东有着怎样的过去?她为何会任性出走?他们的结局又是如何?

井冈结缘,长征相伴

贺子珍1909年出生于江西永新,还有个可爱的小名叫桂圆。

1926年从永新女子学校毕业后,便加入共产党投身游击战,因为才貌出众,被党内誉称为“永新一枝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7年秋,18岁的贺子珍与哥哥贺敏学一起跟随部队前往井冈山,而她与毛泽东也是在那里结下情缘。

当时毛泽东带着秋收起义的部队来到井冈山,当地人民以最隆重的欢迎仪式来为他们接风洗尘。

素有“山大王”之称的袁文才带着农民自卫军前来迎接,并热情地对他介绍茅坪一带党组织的“头面人物”。

当介绍到贺子珍时,毛泽东十分惊讶,他着实没想到,眼前这个容貌秀丽的年轻姑娘,竟然还是位“女中豪杰”。

而贺子珍对毛泽东这号人物自然也早有耳闻,她读过他写的不少文章,十分敬佩他的才华与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她也没想到,毛泽东长得还如此英俊,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眉宇间洋溢着英气,看得少女脸上多了一丝红晕,就这样两人在初见时都给彼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袁文才的安排下,毛泽东住进袁家附近的八角楼,贺子珍又经常去袁文才家里同他妻子作伴,一来二去两人开始熟络起来,不忙时,毛泽东还会坐下来和她聊天,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在日常相处中,毛泽东发现贺子珍非常善于发动群众,鼓动人心,不仅办事能力强,还写得一手娟秀好字,工作时雷厉风行,闲暇时却温柔体贴,刚柔并济的性格很得毛泽东看重。

而女性独有的直觉也让贺子珍察觉出,毛泽东似乎对自己有好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次毛泽东外出办事,还特地来敲门告诉她,自己要出发了。

刚开始贺子珍还有些不知所云,心里想着:你要走了来告诉我做什么?后来毛泽东每次走都会来知会她一声,贺子珍这才后知后觉,他这是对自己有心了。

1928年,贺子珍陪着毛泽东先后在宁冈、永新两县附近的几十个村庄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社会调查,并一同前往象山庵进行整理,两人一个负责整理,一个负责撰写。

写累了两人就聊聊天,或者到外面走走散步,他们毫无保留地谈革命聊身世,有时还一起烧菜做饭,活脱脱热恋期的小情侣。

在朝夕相处中,两人的感情逐渐升温,毛泽东甚至还对她谈起自己已故的妻子杨开慧以及几个孩子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子珍被他的坦诚所打动,渐渐也对他芳心暗许,但两人并没有捅破那层窗户纸,因为她明白,两人之间有着难以跨越的鸿沟,并且不仅是年龄与地位上的悬殊。

可即便如此,两人都在不知不觉中被对方深深吸引着,两人最终结缘得益于袁文才与王佐的极力撮合。

自从毛泽东入驻井冈山以来,他的工作能力有目共睹,二人认为他的确是个人才,可这样一个人才必定不会在此久留,于是想了一个联姻的办法,想让毛泽东当井冈山的女婿,贺子珍便是最佳人选。

毛泽东深知袁文才与王佐这对“山大王”对武装割据的重要性,若是拒绝必定会引起他们的不满,从而有可能破坏革命进程。

况且他对贺子珍也确有感情,和她结婚,于公于私都在理,于是顺理成章同意了这桩婚事。

1928年5月的一天,毛泽东与贺子珍在象山庵举行了一场简单的婚礼,父老乡亲们聚在一起吃顿饭热闹一下,就算喝了喜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后的十年岁月里,从井冈山到长征,贺子珍都陪伴在毛泽东身边,照顾他和孩子生活,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尽到自己身为妻子和母亲的责任,哪怕自己都遍体鳞伤,她也从无怨言。

但这十年里,贺子珍不管是精神还是肉体,都承受了太多的伤痛。

长征期间,她怀着身孕跟着大部队赶路,途经赤水时诞下了女儿娇娇(李敏),还没来得及养育女儿,就把她交给老乡,强撑着虚弱的身体继续赶路。

后又在云贵边界遭到敌军空袭,贺子珍为了掩护战友,身体里留下了十几块弹片,在后来的日子里这些伤痛都会刺激着她的神经,令她隐隐作痛。

她的弟弟在战斗中牺牲,孩子也不幸夭折,巨大的伤痛与压力让她难以承受,最令人痛心的,是她与毛泽东的感情也开始发生了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初生矛盾,任性出走

在经历了长征战火的伤害以及数次精神上的打击,贺子珍的身体满是伤痛,哪怕自己很想多做些工作,也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随着越来越多有知识的爱国青年不断加入,要强的贺子珍渐渐感觉自己已经掉队,和毛泽东也越来越难交流,这让她产生一种莫名的危机感,脾气也开始变差,经常与毛泽东拌嘴闹矛盾。

在中央苏区时,总前委秘书长古柏扭伤了脚,毛泽东非常着急请来中医为他医治,还指派贺子珍去给他熬药。

毛泽东叫了她三次,贺子珍都没有起身,这让毛泽东勃然大怒,扬言要开除她的党籍。

贺子珍也生气了,直言他没有那么大的权力,还表示这种事为什么非要找她去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人怒目圆睁,僵持了好一会儿,互相都不搭理对方,一直等毛泽东气消了,这才诙谐地对她说:“我们俩啊,一个是铁,一个是钢,碰在一块就叮当响,谁都不让谁!”

夫妻俩还有一次争吵是因为辣椒,那时候正值敌人的封锁期,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毛泽东又爱吃辣,吃饭要是没辣椒就着都不香了,贺子珍便给他炒了一碗。

可毛泽东不舍得一次性吃完,就连着吃了好几天,等贺子珍碰那碗辣椒时,才发现味道都已经变质了,担心毛泽东会吃坏肚子,于是直接给倒了。

毛泽东回家发现辣椒不见了,就问她碗里的辣椒呢?贺子珍只简单地说了句“倒掉了”,并没给出倒掉的原因。

毛泽东认为她浪费粮食,于是火冒三丈冲她发脾气,贺子珍被气得直接跑了出去,一直到晚上才肯回来。

后来得知她把辣椒倒掉的原因,毛泽东自责地向她道歉,同时也很惋惜那碗辣椒,还想着再煮一煮吃了也不打紧。

但要说两人感情破裂的导火索,就得追溯到1937年,一位美国女记者带着一位漂亮的女翻译前来采访毛泽东,三人有说有笑的画面刺激到了贺子珍,愤怒之下她不仅骂了别人,还动起了手。

后来毛泽东批评她不懂事,贺子珍不服气,两人又爆发了激烈的争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难以忍受的贺子珍执意要去苏联治病,但毛泽东明白,她这时候提出要走,就是打定主意要离开他,于是他极力地劝说她不要走。

“我这人不爱掉眼泪,只有在这三种情况下掉过眼泪。一次是看到百姓受苦,一次是我的通讯员牺牲,还有一次就是在贵州时听说你受了伤,快要不行了的时候。我现在的情况和以往不同了,你放心,我不会再像过去那样让你跟着我受苦。”

以上种种,句句发自肺腑,令人动容,但贺子珍性子向来倔强,一旦决定的事,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她毅然决然地要去苏联,先去西安,然后转赴上海搭乘飞机再前往苏联。

中间毛泽东数次托人或者发电报去请她返回延安,但贺子珍都视若罔闻,拒绝了他一次次的挽留,甚至还托人给毛泽东带去一块手帕,上面写着“从此诀别”。

等她抵达苏联后,毛泽东又给她发了一封电报,希望她能回去。贺子珍这时已经气消,但碍于面子,就给他回了一封信,说自己两年后再回去。

然而就是她的任性,导致她永远失去了回到爱人身边的机会。

前往苏联时,贺子珍身怀有孕,她在异国他乡生下了个孩子,还给他取了个俄文名廖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不幸的是十个月大的廖瓦染上肺炎最终夭折,而毛泽东在国内再婚的消息对她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她终究还是为自己的任性付出了沉痛的代价。

这一年的贺子珍,年仅30岁。

1941年,毛泽东把娇娇送到苏联陪伴贺子珍,可因为意外冲突,贺子珍莫名其妙地被当地政府强行送进精神病院。

被关了6年后,贺子珍这才在王稼祥夫妇的帮助下带着女儿回到祖国,久居上海。

阔别十年,一切都变得不再如以往,不管是城市,还是她与爱人之间的感情。

1948年,贺子珍和娇娇各自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

贺子珍有太多想和他倾诉的苦楚,但提笔时却只留下寥寥数语,并感谢他对自己家人的照顾,娇娇则用俄文写信,用天真的语气询问他是不是自己的爸爸。

毛泽东没有回她的信,却回了娇娇的,承认自己就是她的爸爸,并表示要把她接到自己身边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娇娇走后,因为女儿的关系,贺子珍这才渐渐与毛泽东开始有了一些交集。

听说她病倒了,重情重义的毛泽东在女儿面前落泪,并让女儿带信回去照顾母亲,爱人的关心胜过一切灵丹妙药,贺子珍很快就好转起来。

两人从未见面,但一直靠着女儿获知对方的情况,并关心着彼此,直到庐山再会……

庐山密会,至此永别

1959年7月,中共中央在庐山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登上庐山时,毛泽东想到了这片红土地上曾经的疮痍,想到曾经那段艰难的岁月,也想到了陪自己共患难的贺子珍。

他心中想见到她的愿望十分迫切,于是他对老战友曾志说:“毕竟十年夫妻,我想见见她。”

贺子珍是突然接到去庐山的通知,她以为是组织派她去那休养的,与其说她没起疑心,不如说她对于能否见到毛泽东这事并没抱希望。

不抱希望就代表着惊喜,当看到十几年没见的爱人时,贺子珍万分惊讶,上一次见面,两人还是相濡以沫的伴侣,如今时过境迁,再见只剩无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子珍还是没忍住哭出了声,她做梦都没想到能在这里见到心心念念的人,她说不上话,除了哭就是哭。

等她情绪缓和下来后,毛泽东这才安慰她道:“好不容易见了面,你却只顾流泪不说话。以后见不到了,又想说了。”

两人开始坐下来聊天,贺子珍对他滔滔不绝地说着自己在苏联的经历,得知她吃了太多苦时,毛泽东轻轻地叹了口气:“当初你为何非要离开呢?”

贺子珍听到他这句话,刚憋回去的眼泪再次决堤,她后悔地哽咽着:“是我不好,当时我太不懂事了。”

两人不约而同地陷入沉默,过了一会儿后才重启话题,从回忆过去美好的岁月谈到女儿娇娇有了对象。

短短90分钟的相聚很快结束了,临走前毛泽东还嘱咐她照顾好自己,随即连告别都没有便匆匆离去。

临走前毛泽东询问了值班室的水静:“子珍同志如今是什么待遇?”

听到她一直都是副省级待遇后,毛泽东欣慰地点了点头:“可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庐山一别,也成了两人的最后一面。

1976年9月9日,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在北京病逝,举国哀悼,得知这个噩耗的贺子珍竟然出乎意料的冷静,或许内心的悲痛只有她自己才知道。

1979年9月8日,贺子珍被邀请秘密参观毛主席纪念堂,70岁高龄的她将银白短发梳得十分规整,衣着简单朴素,隐隐透着当年“永新一枝花”的风采。

中风后她只能依靠轮椅出行,唯一能动的右手紧紧握着一条白手绢,望着水晶棺里的毛主席,贺子珍眼里涌出了泪水。

水晶棺隔开的不只是距离,还有无法跨越的生死。

5年后,贺子珍病逝,结束了她饱经风霜的一生。

参考资料

《毛泽东与贺子珍的井冈情缘》晓农

《贺子珍上庐山》王锡堂

《毛泽东庐山秘会贺子珍》吴生辉

《毛泽东与贺子珍的婚姻内情》张荣辉

《贺子珍一次秘密的瞻仰》孙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