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新闻网《100个读书人的家》播出了关于我的那一期,没想到在朋友们哪反应如此好,我摘出部分友人对我那一期视频节目的评价,在此登出:

我一直视学明兄为我的知己,他不仅看到我性格中的优长,亦包容了我性格中的巨大缺陷,比如与人交往在许多关键问题上的过份"较真"和不讲情面的当刀直入,以至得罪了太多的人。
上午与学明一道去798看一艺术展,他也聊及我的几则短视频,评价颇高,我没太入心,只当是对我的鼓励。至傍晚时分,倏接学明一短信:
采访看完了,很丰富!很深刻!很精彩!
我心动了一下,由此我知道了,这一次做节目我可能没让观者失望。因为我与学明关系、或曰友情乃是诤友之交,我若存有问题,他一般均会一针见血地予以批评,当然,只是以委婉温和的方式。所以我相信他的评价。
除此,我心里想,节目之所以尚可,乃是因为主持人庄婧问题问得好,节奏亦掌握得恰到好处。她显然事先做足了功课。
最令我意外的,是片子剪辑出来之后整个一贯到底的调性居然与我内心的心绪高度一致,在此,我得向庄婧小妹妹敬礼了。
学明发我短信后不久,我见他又转了我这期节目,还附上了他的观后感,我读他的文字,突然被感动得不知说什么了,心中似也涌动着某种难以言明的热泪!
下转学明之言。
《100个读书人的家》系列节目第四集介绍的是王斌,长达40分钟。我对王斌非常了解了,看过后还是很感动。特别是平民史诗那一段和看着自己5岁时的照片的眼睛写作那一段,我眼含泪水。
采访编辑非常精彩,提问与对话恰到好处,深刻得体,画面与配乐也非常好!

身在米国的蔡姐姐发来她对视频的感触与评价,深为感动,我与蔡姐同为军队大院长大,同为当过一名军人,只是后来她读过大学,最后又成为了一名教授及前教授,而我,保持小学特色,最终成了一名无业游民,但我与蔡姐确实在很多方面(如价值观)相似且同频。在此,我由衷地谢谢蔡姐姐对我理解和谬赞。

转蔡姐姐的留言:
我这几天每开机都要去转转学明老师发的庄婧采访您的短视频,深深滴被吸引住。可惜找不到你那一集完整的视频看看。每次看到你的文章和访谈,我都会被感动。经历过名利场、体验过人世百态的人,依旧那么天真、纯真、真诚、坦荡,有着这样纯明净澈的内心的人,世间还有几人?

你读的哲学著作显然比我多得多,思想的深度显然要深过一般的哲学学者,更是远远深过我。思辨的灵性加纯净的灵魂,这两者在你身上是如此神一样的融合。所以,评判你,绝不是一般俗世间的标尺可以容得下你,那些都配不上你。

一听你说这就是40多分钟的完整片,忍不住放下手里的一切,立即点开看了。很好。实话说,学明有感动,我没有,我从一接触你就知道你是这样的人。从内心说,我们从小接触的是纯正的理想化的道德教育,我们看不到我们之外的真实生活,很容易在心里被这种近乎不食人间烟火的纯道德教育占据内心,铸成我们内心道德观念的基底,因而你我都是理想主义者。这种道德理想主义在残酷的现实社会中,就会变成不向现实中的邪恶与卑鄙低头,结果并非我们好斗,而是现实容不得我们这样的人存在。我很喜欢这个完整的片子,她很真实地完整地呈现了你的精神世界。可惜的是为了适应更多观众的水准,她抽掉了你谈的哲学性思考,而这是我很希望看到的。

我也是第一次听到有如此犀利的对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的点评,而且我也受到很大的启发,比较对照肖斯塔科维奇的五交,确实感受到贝多芬“命运”中的亢奋甚至略有轻浮。这点实在给我极大的启发。第二点,从你身上再次感悟人必须要时时激励自己,不放弃不懈怠。

昨晚,远在米国耶鲁大学的苏炜兄为庄婧做我的视频节目赋诗一首。苏炜这个名字在上世纪80年代的北京知识界几乎是人人皆知的名字,当时北京的几个著名的思想、哲学与文学沙龙总能见到他的身影,甚至他自个的那个十几平方米的小家亦成帝都沙龙之一景。
那是一个多么令人怀念的年代!
80年代末苏炜去了米国,后落脚在了著名的耶鲁大学任教,从此远离了喧嚣,一心教书育人,亦没忘了勤奋笔耕,写了大量的散文与小说,还创作了音乐作品。在此顺便多说一句,苏炜还是改革后出现的最早的一批古典音乐发烧友。
谢谢苏炜,岁月如梭,我们现在彼此远隔重洋,但你我依然葆有一颗赤子之心,希望有朝一日我们能重聚北京[合十]

下转苏炜的短信与诗:
拜观老兄近日之长视频,觉得好,有深度也有异趣,随手写了几句诗,掷给老兄一哂。[玫瑰][玫瑰][太阳][太阳]
听王斌访谈
苏炜

摩天楼影夕云犁,一袭霞衣过水筛。
短棹耕波沉勉力,长衫弃俗数惊奇。
苍烟衮衮红尘老,逝浪悠悠稚眼犀。
过尽流芳无定格,斧柯烂字写玻璃。*

*用“烂柯”典。黄庭坚:“两客争棋烂斧柯,一儿坏局君不呵”。烂字,反乃历时空而不朽意;玻璃,古称澄明之物也。

4/25/2014晨,于耶鲁澄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