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线客机是工业产品的顶流,C919虽然目前数量比较少,国内也暂时只有东航运营C919。

4月26日,国航发布了重磅公告,国航与中国商飞签订协议购买100架C919飞机,计划于2024年至2031年间交付,目录总价108亿美元。

但是,订单用户已经有覆盖了国内多家航空公司,甚至有航司(如金鹏航空)表示今后将舍弃波音机型转为运营纯C919机队。

相信不久的将来,国内民航窄体机市场将会出现ABC三分天下的局面。美方说我们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那就让他们说去吧。起码美国利用波音飞机作为谈判筹码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

在我国的不断“攻城略地”下,西方国家所谓的“高科技自留地”越来越少了,我们也在见证历史。

大飞机是国之重器,被誉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

C919从级别上属于“干线客机”,就是承担主干航线任务的客机;另外还有“支线客机”;不过民航市场的主战场还是在“干线客机”上。

这个市场蛋糕多大呢?

“干线客机”在近十年每年就能卖出去一千多架,而且未来的需求还会进一步增大。

未来20年全球“干线客机”的总需求量会达到4万架,其中中国的需求量就超过8000架。

这里又分“双通道宽体客机”和“单通道窄体客机”。

“双通道宽体客机”就是客舱中有两条人员通道,一般250个以上的座位,最大起飞重量200吨以上;“单通道窄体客机”就是客舱中间只有一条人员通道,座位数一般在150-190个左右,最大起飞重量约70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C919就是属于“单通道窄体客机”,也是常见的级别。

这个级别虽然尺寸小一些,但却是最经济的机型,全球每年销售的民航客机中有80%都属于这个级别。

但几十年以来,这块市场份额只被美国的波音737和法国空中客车公司的A320瓜分。

一架单通道窄体客机的售价为1亿美元出头,每年销量在一千架左右,也就是说这个市场的体量是每年上千亿美元。

两家公司各自仅这个型号飞机每年就躺赚500亿美元以上!

所以,我们的C919就来了。

历经16年的艰苦攻关,2023年5月28日国产大飞机C919一飞冲天,终于完成首次商业航班。

这个意义怎么说都不算夸大,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全球干线大型客机市场从空客、波音的AB独霸天下,到了空客、波音、中国商飞ABC三足鼎立的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

C919最终能不能真的打出自己的阵地,还要看它上市后不能把受得住波音和空客两个行业巨霸的竞争。

毕竟这个市场太大、太诱人了。中国也不是第一个想来分一杯羹的国家。之前,俄罗斯(苏联)、日本、巴西、加拿大、英国等国都进入竞争过。

但并不容易,两个巨头已经统治市场几十年,早就为自己的市场份额筑起了坚固的护城墙,墙下全是挑战者的“尸体”。

好在这次的竞争者是中国。

到去年6月底,C919制造商中国商飞(Comac)共收到来自30多家客户的1061份订单。

另外,我们有个别人无法比拟的优势。

未来20年全球将有超过4万架民用客机交付,价值将超过6万亿美元。光中国的需求就接近9000架新机,约占四分之一。

所以C919将来拿下全球三分之一的民航大飞机市场份额是完全有可能的!2万亿美元的巨大产值!

有人质疑C919国产化率太低。

其实空客和波音的国产化率也很低(波音737只有50%,波音787只有30%),空客直接是万国牌。

中国是世界工厂,本来就是全球客机的主要零件供应商。波音和空客大量的零件来自中国,其中机翼和机身都有中国代生产的部分。

现在中国自己推出了整机C919大飞机,也是水到渠成的过程。

再就是只有先把造大飞机这个项目立起来,才能知道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技术和零件、要达到什么样的技术标准等。哪怕一开始零件全部进口也没关系,以后可以像其他产业一样,慢慢实现国产替代。

所以立项本身比国产化率更重要。

打破音空客垄断的最好办法就是充分竞争, C919首飞和订单的持续增加,是我们在大飞机市场上的一个重大突破。

这也正是中国崛起对世界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