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由上海开启至26日晚离开北京,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结束了为期三天的中国之行。

外媒报道,布林肯近一年来的第二次访华没有带来任何明显突破。从台湾、南中国海紧张局势、到美国科技管制、贸易争端及乌俄战争,美中两国目前正面临一系列重大分歧,而且似乎有越来越扩大之势,

26日,《纽约时报》称,两国官员的会晤显示了近几个月来两国关系已经稳定的迹象。这“企稳”和缓和气氛的另一面,是两国核心分歧越来越大、深层关系更趋恶化。美国正在加大反制中国的力度。

该报描述两国关系是从“急剧下滑到稳步恶化”。

布林肯与王毅外长谈了5个小时,王毅外长分别在开场白和正式会谈中,给美方划下红线,一个是在涉及中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大方向上,另一个就是台湾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毅外长在中方关切的中美关系定位、产能过剩、加征关税、部署中导等问题上,向美方提出要求。布林肯则选择性地给出了回应。

布林肯承认,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声称负责任地管理两国关系是美中双方的共同责任。

26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的言论表明,布林肯此行最主要的议题之一是俄乌问题。

布林肯说:“中方不可能在支持冷战结束以来欧洲安全面临的最大威胁的同时改善与欧洲的关系。正如我们一段时间以来告诉中国的那样,确保跨大西洋安全是美国的核心利益。我明确表示,如果中国不着手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会着手解决”。

美国承担不起乌克兰的“失败”,必须试图通过限制中方对俄罗斯正常往来,来尽快处理俄乌问题。

这一切,最终都没有得到中方的认可,布林肯扫兴而归。

有意思的是布林肯在中国说的一句话,在美国社媒翻车!布林肯被问及美国高校大规模抗议情况时,宣称这些示威活动是美国“民主的标志”。美国社交平台上的网友质疑,“那为什么政府在大学屋顶上部署狙击手?”

路透社报道称,美中之间在一系列重要问题上存在的严重分歧,并没有迹象显示已经得到缓解或解决,双方比较容易取得进展的可能只是人文交流这样务实而又具体的议题。

康奈尔大学的卡尔森指出,双方都不想发生公开冲突,但与此同时,利益之间的差距仍然很大,中国已足够强大,不需要再在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屈服于美国。

布林肯没有得到希望得到的结果,是因为美国没有诚意解决问题,一味以要挟和恐吓来达到目的。这些做法对于现在的中国已经不管用了。

但凡美国愿意平等地谈判,相互妥协,可能还能取得一些成果,美国需要反思。美国其实是遇到最理性和平和的对手,布林肯来华之前,美国做了一系列针对中国的部署,中国没有采取极端手法反制。

美国还以为是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可以为所欲为,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