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是八一厂正师级明星,谁也没想到,长的漂亮,演技也好的她,却并没有王晓棠、田华的名气大,甚至连一个奖项也没得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息来源:中工网《袁霞:这部戏教我如何做一个演员》)
袁霞,她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坎坷不平,1933年,她出生于山东黄县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小名叫袁淑霞。10岁那年,袁霞经历了人生的重大变故,母亲因病去世,父亲很快就娶了一位温柔贤惠的继母。
1948年,袁霞所在的家乡成为解放区,这对于热爱艺术的她来说,简直是最幸运的事情,各种文工团常常来村里做演出,她从来不会错过任何一场,有时为了看演出,文工团去哪她就跟到哪,在台下模仿演员的一举一动,在学校的课余时间,她更是积极参加各种演出。
1948年,胶东文协文工团在她家乡招生,袁霞义无反顾地报了名,当被录取的喜讯传来时,她无比兴奋,心中充满自豪。
在文工团里,袁霞饰演了《兄妹开荒》《送郎参军》《王秀鸾》等多部歌剧,受到战友们的一致好评。
1949年5月,青岛解放在即,团里决定向青岛进发,然而连绵不断的大雨让行军之路格外艰难,袁霞和几位小演员每人都要用竹竿领着一位说唱组的盲人前行。
经过半个多月的奔波,终于在青岛解放的第二天夜里赶到了目的地。当晚,文工团就赶排了大型歌剧《血泪仇》和《农工泊》,袁霞因年纪小只能扮演群众演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她并没有因此气馁,白天没有排练,袁霞就给舞美队搬运道具,自学普通话,凭借出众的天赋和刻苦努力,几个月后她就在大型歌剧《王秀鸾》中担纲重要角色"妇女主任",广受好评,这也为她日后加入八一电影制片厂奠定了基础。
1950年,空军政治部话剧团成立,胶东文协文工团也整编入其中,袁霞成为了空政话剧团的一员,第一次穿上了军装,朝鲜战争爆发后,她随团前往前线慰问演出,在战火纷飞中上演话剧《英雄阵地》。
1955年2月,全军取消了话剧团,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不愿取消空政话剧团,于是将其迁往南京,当时袁霞已经结婚并怀有身孕,丈夫却在北京工作,家人反对两地分居,无奈之下她只好将人事关系转到北京当了一名行政人员,两月后,她诞下了女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产假还未休满时,袁霞的老战友曲云告诉她,八一电影制片厂正在招演员,她毫不犹豫报了名,在面试时先是唱歌、跳舞,又演了一出小品,技艺娴熟让考官印象深刻,就这样,袁霞成为了八一厂的演员,再次穿上了军装。
转行做影视演员后,袁霞的事业阔步前进,在反特影片《激战前夜》中,她就一举担纲女主角,成功塑造了组长"周洁"这一英勇形象,为了演绎更加出色,她将才几个月大的孩子托付给婆婆,跟随剧组赴前线取景体验。
1958年,袁霞凭借对"何兰芬"一角的出色诠释,在影片《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收获了事业最高成就,她曾多次拜访何兰芬的原型人物,倾听革命烈士的可歌可泣经历,哭到肝肠寸断,影片一经上映就引起轰动,成为新中国红色题材的经典之作,凭此袁霞还被单位评为"先进生产者"。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袁霞被剥夺了拍戏权利,1970年,她和丈夫被下放到内蒙古一支炮兵部队,在那里度过了7年的艰苦岁月,时过境迁,袁霞不但增长了不少生活技能,而且更加坚韧了意志。
1977年,袁霞被分配到山西空军部队任文化科科长,由于孩子们正在北京上学,丈夫一人难以照料,袁霞只好申请复员,进入北京住宅公司当起了仓库保管员。
1978年,《永不消逝的电波》参加南斯拉夫电影节,袁霞凭借此片获得最佳女演员奖,这令她百感交集,流下了喜悦的泪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快,八一电影制片厂派人将她重新召回,让她第三次穿上了军装,从此一部部优秀影视作品源源不断地诞生在袁霞的手中,比如《花枝俏》《红线》《风雨下钟山》等,她早已不再是当年那个腼腆的小姑娘,而是一位技艺精湛、从容自信的老戏骨。
即便年过花甲,袁霞依旧对事业充满热情,2017年,84岁高龄的她参演了献礼十九大的影片《你若安好》,在每一个镜头前都全神贯注、兢兢业业。
然而,每当谈到家人,这位顶梁柱般的母亲就难掩内心的愧疚,尤其是提起公婆的时候,她更是百般感恩和歉疚,正是这两位慈祥的老人,在她事业的黄金时期里全心全意地帮她照料孩子,直到他们六岁才将他们接回北京。
如今,袁霞已经90高龄,思维依旧敏捷,退休后,她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绘画和家人身上。
袁霞一生追求艺术、孝顺父母,将事业和家庭兼顾得有条不紊,她的经历说明,伟大不在于成就多高,而在于对生活的热爱和责任心。这位曾经的"天下第一大嫂"用自己的人生诠释了艺术家应有的情操和品格,也必将永垂青史,永为后人所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