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昌文解读<论语>1》第32页

不要做那个薄情的人,也不与薄情的人交往

原文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陈昌文解读:

本意是讲,要好好对待家人去世这件事,要懂得祖先、先辈的付出,要感恩。有了这个家族观念,你自然愿意建立一个美好的家族,你自然不愿意去做坏事,做坏的榜样。你总是想要给子孙后代留下点什么。所有人都这样想,这样干。那么,人民群众的道德风俗意识自然就提高了,人就厚道了。

慎终,当然还有更深层的意思。

为什么要慎终,因为这个世界上,你必须时时刻刻把每一件事情做好。你若做不好,就会伤了一些人的心,特别是有些人对你有恩。父母对我们都是有恩的,祖先开创了基业,披荆斩棘,茹毛饮血,才弄到一口饭吃,把你这个血脉传承下来。你如果不懂得孝敬、感恩、尊重,这些人死了过后,你就会后悔莫及,想要再做点什么,也就没有机会了。所谓:“子欲养,而亲不待,树欲静,而风不止。”

我自己就有这个遗憾。我的外公,年纪已经60多了,还在我们家里干农活,付出了很多。我小时候,不懂事,还老是去与外公争论,甚至出言不逊。外公走了过后,我并没有做出任何成绩,那个时候我还在读高中,天天玩游戏。有时候我们没有能力去回报一些亲人,但我们的态度一定要好。当我们在社会上工作过后,我们一定要努力做好工作,多赚钱。这样,才能及时地回报那些还活着的,对我们有大恩的人。

我们中年了,要有一些房产,来供奉祖宗牌位的,供奉那些给你施恩的人的牌位。以前看古装电视剧,经常看到,有的大人物会供奉一些对他有恩的人的牌位。会去回报这些对他有恩的人,若是这些有恩的人死了,也要找到他的子孙去回报。人有感恩之心,当然是一个高尚的人。这高尚其实还有一些好处,是很多薄情的人不能理解的。

比如,当你记住了有很多人有恩于你的时候,你自然会奋发图强。因为我们欠别人的恩情,是要还的。我们做人也会越来越真诚,不至于去干坏事。我们的恩人,当然不希望他曾经帮助过一个薄情的人。

我非常喜欢儒家思想,这不是封建迷信。这是做人的道理。懂了这些道理,我们就能安身立命,堂堂正正做人,而且是一个高尚的人。儒家思想,不仅仅教会我们做人,如果我们按照儒家思想的逻辑去做,我们就算比较笨,光宗耀祖的可能性也非常大。因为做大事业,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你懂了什么技术、方法、技巧,而是你会不会做人。而儒家思想就是专门教人做人的。

所以,我有很多学员喜欢听我讲技术,其实,我自己明白,讲儒家思想,讲道,才是对人的最大帮助。我觉得,曾国藩就是一个典型的用儒家思想要求自己的人。现代商业社会,很多人学的非常薄情寡义,我曾经也是这样一个人,因为我觉得,这样可以快速地赚到很多钱。别人的恩惠、信任,有时候我们为了利益,置若罔闻。那时候不懂事,寒了很多人的心,现在想想,内心不安,灵魂不安。所以,现在要做的就是真诚,并且尽可能地去回报一些帮助过我的亲人、客户。

我们都不喜欢跟白眼狼交往,所以我们自己也不要做白眼狼。人对我有恩,比如,客户给了我金钱,我定当竭心尽力,涌泉相报,我觉得这就是做人的基本修养。也是孔夫子教会我的。我始终在讲,我们要多赚钱。为什么?其中有一条就是,人穷了,祖宗的牌位都没地方放,你想感恩的人的牌位也没地方放。总得有个形式,不能只放在心里。

所以,我们要努力工作,努力赚钱。不要穷到只能在大城市租房子住,连祖宗的牌位都立不起来。当然,我们懂得感恩了,也要把这个思想,传承给子孙后代。教育好了子孙后代做人要有感恩之心的道理,也就给后代留下了美好的家园和政治遗产。同时,也让自己老了有个依靠。

很多人养子孙不教育,结果,自己老了,子孙甚至仇视自己,这都是自己年轻的时候,不懂得做人的后果。我们今天讲的这些东西,如果社会上所有的人都做到了,则:民德归厚矣。人民的风俗,就有了厚道,有了厚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