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福建游神(林瑞乐 摄)

“咚咚咚咚……”

今年春节期间

以福建游神、潮汕英歌舞、甘肃社火等

为代表的一批民俗“非遗”活动

经短视频传播后火遍全网

一时播放量超65亿次

除了展现独特的地域文化外

还带动当地文旅持续火热

非遗”可谓功不可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潮汕英歌舞(来源:凤凰卫视)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

用智慧和双手

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除了史书记载外

更多的“文化财富”

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

甚至于日常衣食住行中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种类之繁多、形式之多样、内容之丰富

为世界之少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

(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

(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

(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

(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

(五)传统体育和游艺;

(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十大门类分别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

那么问题来了

你知道——

合肥有哪些“非遗”项目吗?

1

巢湖民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0年汪士淮在指挥民歌合唱《巢湖好》《巢湖美》《巢湖情》

巢湖民歌伴随着巢湖古老的历史,经历了一个由简而繁、由单一而多样的演变过程,一直传唱至今。巢湖人爱唱、爱编民歌。“望风采柳”的创作形式使聪慧的歌唱者可以见什么唱什么,走到哪儿唱到哪儿,干什么活唱什么歌。巢湖民歌有号子、山歌、小调三大类,品种齐全,内容丰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家莲(巢湖民歌)

历年来,有关部门共搜集整理了1000多首原生型民歌,有100多首被编入各种歌曲集。巢湖民歌代表曲目有《姑嫂对花》《喊秧歌》《刘姐姐》《吓老鹰》等。巢湖民歌创作、演唱活动一直持续不断,在全省、全国演出活动中多次获奖,在安徽民歌中占有重要地位。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音乐/37/Ⅱ—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庐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改编的大型庐剧《奇债情缘》

庐剧原名“倒七戏”,是安徽省主要的地方声腔剧种之一。它流行于皖中、皖西、沿江和江南的部分地区。庐剧是在皖西大别山一带的山歌、合肥门歌、巢湖民歌、淮河一带的花灯歌舞的基础上,吸收锣鼓书、端公戏、嗨子戏的唱腔发展而成的,因其创作、演出中心在皖中一带,古代属庐州管辖,故最后定名为庐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丁玉兰(庐剧)

庐剧的传统剧目分本戏、折戏和花腔小戏几种,本戏以爱情、公案等为主要内容,折戏是从本戏中抽出的精彩部分,花腔小戏以小喜剧和闹剧为主。较有影响的庐剧剧目包括《彩楼配》《药茶记》《天宝图》《柴斧记》《借罗衣》《打芦花》《讨学钱》《休丁香》《雪梅观画》《放鹦哥》《卖线纱》等。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戏剧/201/Ⅳ—5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纸笺加工技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纸笺加工技艺是传统造纸工艺在技术上进行延伸和发展后形成的一大工艺门类。即通过染色、施胶、填粉、施蜡、托裱、洒金、挣平、水印、描绘等多道工艺将原手抄原纸(生纸)做成加工纸,目的是为了更适合书写、印刷或为书法、绘画所需,增加艺术性和观赏性,提高文化内涵。传统加工纸的工艺产品主要有:手绘描金粉蜡笺、造金银印花笺、泥金笺、木板套色水印笺以及绢笺、砑花笺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靖(纸笺加工技艺)

巢湖掇英轩近年来致力于一些失传多年的对现今尚有实用价值的传统加工纸名笺进行恢复性的研究生产。1999年成功地将失传多年的传统加工纸名品——手绘描金粉蜡笺恢复生产。2000年成功地复制了明代"造金银印花笺",制作工艺被中科院主编《造纸与印刷》一书收录其中。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技艺/912/Ⅷ-12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8年纸笺加工技艺登上央视舞台(掇英轩 供图)

4

灯会(肥东洋蛇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肥东洋蛇灯(罗云 摄)

洋蛇灯所在区域为肥东县包公镇大邵村。大邵村位于东山山沿,村风淳厚,民风纯朴。相传元末明初,邵姓婆媳为躲避元兵迫害,在一山洞栖息。正好遇到明兵追赶元兵,元兵也到山洞藏身,见婆媳二人,欲图不轨,这时,山风大作,雷电交加,暴雨倾盆,一条数丈长的白蟒飞下山崖,直扑山洞,口吐蛇珠,直逼元兵,元兵惊散逃遁。婆媳得救,相安无事。三月后媳妇生下一子,取名“思明”。当邵思明至18岁时,母亲告知其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邵传富(洋蛇灯)

邵思明为知恩图报,发动全村扎洋蛇灯玩耍,纪念这一逢凶化吉的日子。邵姓代代相传,每十八年玩一次,每一次增加一节(1.6米),现洋蛇灯长度已达104米。洋蛇灯工艺技巧复杂,绑、扎、凿、勾、翘、压等方法,其他方法无可替代,全凭老艺人的经验,师徒传承,难以用文字形式表述。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俗/988/Ⅹ-8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夜幕中的洋蛇灯流光溢彩(罗云 摄)

5

包公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肥东县讲包公故事决赛现场(李福凯 摄)

一千多年来,有关包公的传说故事在合肥地区的流传形式主要以民间百姓的口口相传为主,其次为散见于文字记载的各类书刊,以及以说唱、戏曲、书场等形式保存下来的演艺故事等。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元代的杂剧、明代的话本、清代的章回小说。合肥历代的地方史志中均有详尽的记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合肥包公园(王牌 摄)

目前《包公故事》已整理成册的有近百篇,分为勤奋好学、执法如山、铁面无私、清廉正直、料事如神、为民申冤、严惩贪官、不畏权贵等八个类别。这些故事在合肥及周边地区世代相传、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无不寄托着家乡人民对包拯这一历史人物的崇敬和爱戴,寄托着人民对这位嫉恶如仇、体察民情的历史清官的敬仰 与赞颂。2021年,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 1381/I-16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合肥市文化馆编印的《包公故事集》和《包公故事》读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庐州篆刻)

当然

除以上列举的5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外

合肥还有: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4项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32项

(各区县亦公布了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全市共有:

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人

省级22人&市级127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庐州烤鸭烤制技艺)

其中

省级“非遗”名录如下

(由于篇幅所限,仅列出名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

合肥还连续举办了

多届 “ 非遗传承·戏曲歌舞晚会 ”

引发社会关注和热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淮之春”2024非遗传承·戏曲歌舞晚会(张大岗 摄)

非遗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不应深藏于巷中

合肥正用自己的行动

奋力书写“非遗”故事

让非遗文化为更多人认识和热爱

实现传统文化的永续传承与再生发展!

· ENJOY ·

编辑 | 淝南居士

‍ 素材来源 | 中国政府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人民网、海峡网、凤凰卫视、陕西文旅、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合肥市人民政府、合肥市文化和旅游局、合肥农业农村、合肥市文化馆、档案观止(合肥市档案馆)、合肥发布、合肥日报、合肥晚报、江淮晨报、巢湖发布、长丰文旅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