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德,古称桐川,历史悠久,以“善德之城”享著江南。“日行一善”这个成语,源于北宋时广德军(今安徽省广德市),如今广德是全国文明城市,文明“善德”之举比比皆是。然而,早在南宋时期,广德人石元朴在江苏茅山的善德之举,却鲜为人知。

绍兴末年(1162),广德石元朴师从杨亶甲学道,结庵于江苏句容县东南四十五里的常宁镇(今茅山镇)茅山南冈。喜好医术,以医术救死扶伤。同时,石元朴也是个大善人,他每天把自己编织草鞋一双,与铜钱十文一起,悬挂在庵外的树上,让路过之人自行取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元朴几十年来如一日,一年四季寒暑不辍,行善如一,终得善果,得高寿八十有八,无疾而终。金坛人、著名诗人刘宰(1167—1240,号漫塘)为之祭文《祭茅山石道人文》:“

惟翁志在济物弗私,其身医非师授,诚感於神,扶曳而来,疾痛频呻,饮之食之砭剂,必亲远,或踰年近、或浃旬既安。且宁天涯海滨,饭蔬衣廲,匪甘匪珍,良田接畛华屋,连云於我乎!馆匪旧匪姻从物,外游四方之宾,翁尝属我为记。岁辰,衰病。因仍翁不我嗔,挂於墓,於传有云。会当为文以勒,坚珉岁序,方新万物,为春翁乎。何往天,胡不仁闻翁之丧,畴不酸辛,余岂忘情如太古!民知翁此心月皎秋,旻其去何之。太初为邻遥,莫一觞写此情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元朴的善德之举,也得到后世的充分肯定。在元代至元十三年(1276年),皇帝诏书,将石元朴的居室改为崇元观,以祀之。石元朴的徒子徒孙依旧坚守药室,继行善事。

《乾隆句容县志》有载:“崇元观,在县治东南四十五里茅山乡。绍兴末,桐川石先生名元朴从杨亶甲学道,结庵常宁镇之南冈,以医济人。日织草屦一緉、钱十文,悬户外之树,使行者自取之,寒暑弗渝也。年八十八,无疾而逝。漫塘刘宰为文之。元丙子岁,奉玺书为观。”

《至正金陵新志》亦载:“... ...至元丙子。以古额为观,其徒嗣守药室。”

另外,与石元朴同时代广德汤清村人汤友成、汤友直兄弟在宋宣和年间(1119-1125)也隐居茅山修道,在茅山建鹤庙(又叫白鹤庙),今叫升元观。“友直逃入深岩不返,友成居山五十馀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茅山风景区是著名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也是中国的一座道教名山。崇元观因广德人石元朴而赐额,升元观因广德人汤友成、汤友直兄弟俩复修而延存至今,这两座道馆是茅山文化中不可缺失的元素。特别是石元朴把广德的“善德”精神,继承并弘扬到郡域之外的句容茅山,值得我们称颂。

作者:徐厚冰,网络图片,侵权立删。

【参考史料】

①元·张鉉《至正金陵新志》卷之十一 祠祀, 宫观。P666。 南京出版社,2010年11月。

②清·曹袭先《乾隆句容县志》卷第四,古迹志,寺观(三十三),《崇元观》。P355. 南京出版社,2020年10月。

③宋·刘宰《漫塘文集》卷二十七,祭文,萬曆32年[1604]刻本

④元·刘大彬撰《茅山志·卷之十六》

⑤宋·周应合《景定建康志·卷四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