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快闪式品牌体验、基于位置的体验和沉浸式数字装置体验的兴起,展览和体验设计的世界正在重建。这一趋势似乎标志着休闲娱乐的空间从永久性向临时性转变。

此外,当今的许多临时展览受流行IP以及寓教于乐倡议的影响,不再是像传统巡回展览那样受历史、科学和其他教育内容的深度影响。

不过,临时展览的概念对文化机构来说并不陌生。自古以来,文博机构有专门的展厅用于举办内部临时展览或巡回展览。

随着“限时体验”的发展,博物馆是否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临时展览中?常设展览是否意味着过去时?博物馆是否能在临时展览和常设展览之间寻找到平衡点?

常设展览意味着稳定

长期以来,常设展览往往是博物馆的“招牌”,能够给观众提供有深度的主题内容。常设展览通常体现博物馆的形象并帮助博物馆发挥公共教育职能,例如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的恐龙展和位于芝加哥的科学与工业博物馆(Museum of Science and Industry)的先锋者微风号列车展。

观众也许会多次参观常设展览,发现之前忽略亦或是未尽情欣赏的部分。对于许多大型博物馆来说,常设展览是这些博物馆的名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uci creative公司设计了“火星:下一次巨大飞跃”(Mars:The Next Giant Leap)展览,旨在帮助参观者进行探索、辩证思考和发挥创造力,参观者可以想象未来人类的火星定居点。当参观者为火星的未来提出自己的想法时,博物馆将为火星景观增添对应的新元素。

常设展览提供了有价值的教育资源,为专题教育提供了稳定的平台。教育家可以围绕着常设展览设计STEAM教育课程(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科目),这能有助于拓展教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不过,常设并不意味着不容更改。博物馆的展览一定是服务社会的,所以,展览应该时常更新并吸纳新的研究和观点来重新诠释展览的内容。虽然博物馆的教育职能保持不变,但是密切关注新事物能够确保常设展览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角和避免接收到陈旧的理念。

临时展览意味着流行

临时展览则为观众提供了首次参观或定期重访的机会,让他们可以探索新的内容。在临时展览上,观众可以一睹新近获得的或者很少展出的馆藏,亦或者是来自其他博物馆的藏品。限时体验的吸引,以及当今对互动装置和社交媒体友好环境的重视,往往会引起参观者的强烈共鸣。

虽然博物馆使用临时展厅的历史由来已久,但现今的巡回展览与过去相比有了明显的变化。

由 Luci Creative 设计的“全民梵高”(Van Gogh For All)是一个基于位置的体验项目,观众可以与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充满活力和大胆的画作进行互动。从自拍到沉浸式视频,观众有多种方式与艺术互动和交流。

让人喜闻乐见的巡回临展拥有三个突出的特点:独一无二的藏品、身临其境的室内体验以及以IP为核心打造的互动体验,比如许多有关梵高的巡展以及“哈利波特”(Harry Potter: The Exhibition)展览。

临时展览也将吸引更多的会员。博物馆通过为会员提供专属通道或者优惠购票,获得会员对博物馆长远发展的助力。成为会员,免费参观或优惠购票、参加展览活动或幕后游览等会员福利,可以为会员营造一种归属感,并促进会员与博物馆之间更深层次的联系。

常设展览与临时展览并存

常设展览是博物馆的标志,临时展览和快闪式展览能够为博物馆注入新鲜的活力。长期以来,博物馆以这种方式策划临时展览,但今天兼顾教育及娱乐的宗旨为博物馆人提出了一个难题。

虽然临时展览能够带来刺激和创新,但更加重要的是要保持与常设展览之间的平衡。博物馆不应将常设展与临时展对立起来,而应找到两者相融相通的方面,为博物馆的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