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本期故事关键词:老照片 -

建校70年来,华中科技大学主校区先后经过多次规划调整,最新的布局仍延续现有空间肌理,预计至2025年,主校区总建筑面积达230.15万平方米,优化形成“一轴、三带、四中心、三片区”的空间布局。

1952年11月,中南军政委员会 (1953年更名为中南行政委员会) 召开 高等教育计划会议,研究高等学校院 系调整工作,决定在武汉新建三所工科 学院 — — 华中工学院 、中南动力学院和中南水利学院。 1953 年 1 月,经勘 查,确定三校建在武昌喻家山附近。 三院联合建校规划委员会主任查谦认 为: “喻家山地区地势平坦开阔,有利于学校的发展,虽离市区较远,但我 们要看得远一点,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发展,郊区将会逐步变成城区。 喻 家山、关山一带很可能变成工业区、文教区,将会变成一块宝地。 ”校址选 定后,报经中南教育部呈请中南行政委员会批准。 中南行政委员会 1953 年 2 月 4 日批复: “三校校址范围属东湖风景管理处管理者,拨给北起喻家山 顶,东至喻家湖沿小路至黄家店; 南由黄家店沿武豹公路,西向经毛店舒家 巷; 西面由喻家山顶经张家庵、土库湾再沿小路到舒家巷公路划归三校建校 之用。 ”

在总体布局上,最初的规划方案是三所学院呈“品”字形,三校各有中 心,自成体系,在空间上又相互呼应,组成一个完整的区划,这一方案于 1953 年 3 月经高等教育部审查后批准。

华中工学院、中南动力学院的建校工程是中南地区高等教育建设的重点 项目, 1953 年的基建投资为 1326 万元,建筑面积为 81400 平方米,是当 年中南地区最大的建设工程。 为此,中南教育部调集了一批很有名望的建筑 学教授、专家、工程技术人员等,于 1953 年 2 月陆续来到武汉,规划设计 工作随即全面展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总体布局确定以后,高等教育部又决定撤销中南动力学院的建制,将 原定设在中南动力学院的专业全部并入华中工学院,把华中工学院建设成为 培养重工业建设人才的多科性工业大学,而中南水利学院不在关山建校。 这 就需要将原规划方案中各自独立、自成体系的两个校园进行调整,使之融合 为一体。 这样就将华中工学院的校门移到了现在的位置,在按原规划方案建 设的两个教学大楼群之间增加了南一楼及其附近的几座大楼,使三组教学楼 群连成一线,形成了后来的格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校园的规划布局,充分考虑了学校发展的需要,并使后来的建设能够有 条不紊地进行,保证了校园整体形象的完整性; 功能布局比较合理,避免了 人流的拥挤和相互干扰,使用方便、舒适,环境优美、静谧。 美中不足的是:

因为原来是作为两个学校进行规划的,经过调整后建筑群体仍不够紧凑,难 以形成一个公认的校园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4 年 5 月,包括教学大楼、实习工厂在内的第一期建校工程全部竣工。

建校70年来,华中科技大学主校区先后经过多次规划调整,最新的布局 仍延续现有空间肌理,预计至 2025 年,主校区总建筑面积达 230.15 万平方 米,优化形成“一轴、三带、四中心、三片区”的空间布局。

本文节选自|《老照片里的喻园》

作者|范智新 主编;陈金江 尹瑜华 范翠璇 副主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About us

主编:鹿本期编辑:流星雨

投稿/商务合作/咨询

微信后台留言or 邮箱:wmsygsdr@163.com

我们是有故事的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官方故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