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84年7月11日,《北京晚报》的一则消息,引发轩然大波。

原来,晚报刊登了“中国人民银行”这六个字的真实书写者。

当时“究竟谁才是这六个字的真实书写者”话题,引发了大家的热烈讨论。

一时之间,众多说法层出不穷,有人说是这字出自董必武之手,有人说是由经济学家冀朝鼎所写,也有人认为是中国人民银行首任行长南汉宸所书。

这其中最令人信服的,还是由中国人民银行首任行长南汉宸所书写的说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此时,南汉宸已经逝世多年,除了作者本人,没有人能准确得知谁才是真正的书写者。

就在这段时期里,真实的作者隐匿于民间不现身,猜测的作者却一次又一次地活跃在了人们的视野当中。

这六个字的书写确实与首任行长南汉宸有些关系,但真实的作者却不是他,而是他的下属马文蔚先生...

妙笔生花,第二套人民币终被发行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中国即将迎来新生。

这一年的6月,马文蔚进入到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工作。

也是在这里,他见到了自己以前的好友,也是对他以后人生形成重要影响的人物——南汉宸。

南汉宸,是当时马文蔚的上级,可以说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为党和国家。

早在辛亥革命爆发时,南汉宸就已经显露出了自己非凡的胆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汉宸

革命爆发后,南汉宸从家乡带着两千余人到达太原,来抵御清军南下。这支两千余人的队伍,后来被称之为“义务敢死队”。

再到后来,他又积极投身于党的地下工作中,利用自己的职务暗中协助我党完成不少工作。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南汉宸不辱使命,为我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资。

说到马文蔚和南汉宸第一次相识,还是在一个宴席上。

当时的马文蔚,正好丢掉了工作,便有了时间来结交朋友。

经过自己的好友介绍,他与南汉宸结识,再加上同为书法爱好者,两人的关系越来越近。

如果谈到马文蔚对于书法的热爱,其实可以从他年少时期说起。

早在太原读书期间,一有闲余时间,马文蔚就喜欢与同窗切磋书法。在那时马文蔚的书法已经有了自己的风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马文蔚辗转来到南京工作,他认识到了后来被毛主席称为是“长安八大家”的书法家——景梅九。

景梅九,不仅是当时著名的学者、诗人、文学家,还在书法上颇有造诣。

本来就热爱书法的马文蔚遇到景梅九后,觉得自己是遇到了知己,再加上两人同是山西老乡,在异地相遇更是一见如故。

而马文蔚的书法,也在这段时间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升。

1949年6月,马文蔚进入中国人民银行工作。

虽然他与南汉宸在工作上是上下级关系,但私下里两人仍然是好朋友,平日里他们还延续着曾经的兴趣,时常交流书法。

新中国建立初期百废待兴,为了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国家开始着手于国民经济恢复和建设。

在这样的背景下,货币改革提上了日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汉宸

与此同时,负责此项工作的南汉宸与印刷局局长王文焕,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票面用字应该如何选择呢?

经过苦苦思考,南汉宸的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了一个人,那就是擅长书法的马文蔚。

1950年4月的一天,南汉宸找到马文蔚,神秘地表示自己有一个好东西要给他看。

马文蔚刚进入到办公室,只见南汉宸掏出来了一支笔,笑嘻嘻地问他:

“老马啊,你看这笔怎么样?”

马文蔚一看,经验告诉他,这支笔不是一般货色,于是他笑着说:

“南行长,这笔不寻常,怕不是一般宝贝吧。”

南汉宸也笑着点点头,解释说这笔是从宫里来的,然后便热情地招呼马文蔚,在铺好的纸上写几个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的马文蔚单纯地以为,这次只是南汉宸得到了一支好笔,特意来找他试试笔感呢,他便没多想,就从南汉宸的手里接过笔。

不过,写哪几个字好呢?

见马文蔚犹豫不决,这时南汉宸主动提出来,就写“中国人民银行”这几个字吧。

没过多久,在愉快且轻松的相处环境下,马文蔚按照南汉宸的要求写完了一组字,当时写的字就是上图中的样式。

当时的马文蔚,并不知道南汉宸要他写这些字的真实用意,毕竟这几个字不过是银行常见的几个字,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过了几年,随着第二套人民币发行,马文蔚书写的这六个字,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

这时的马文蔚也一眼认出了当时自己写的字,心里知道当时的南汉宸不告诉他的原因,是因为那时要保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他也就一直默默地将这个秘密埋藏于心里,谁也没有告诉。在隐瞒不说的人里,也包括了马文蔚自己的家人。

1977年,马文蔚先生携妻女回到自己的家乡。

在这段时间里,他不仅开始潜心研究医术,还经常给村里人义务看病,这也使得他获得了村民的一致认可。

除此之外,他还始终坚持着对书法的热爱,每天都泼墨挥毫,勤练书法,书法造诣更上一层楼。

马文蔚本身为人低调,在回乡的这段日子里,书写“中国人民银行”的这件往事早就被他抛在了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