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出售过程一波三折
曲折程度堪比电视剧的民生证券股权出售案,近期又有了新进展。
4月25日晚,国联证券发布公告称:“正在筹划通过发行A股股份的方式,收购民生证券控制权并募集配套资金。”这意味着,备受关注的民生证券与国联证券整合,终于按下启动键。
国联证券还宣布,已经与民生证券45名股东签署意向协议,拟收购民生证券95.48%(包括国联集团持有的30.3%股权)的股权。也就是说,如果交易顺利完成,民生证券将成为国联证券的控股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双方的整合也来之不易。去年3月,民生证券34.71亿股股权开始拍卖。这一消息引来国联证券大股东国联集团、东吴证券和浙商证券三家机构相争。该场拍卖的热度也空前高涨,一度吸引近40万人观战。
最终,在经过162轮出价、157次延时后,民生证券的近35亿股股权(占民生证券30.3%股权),被国联集团以91.05亿元、较起拍价58.65亿元溢价55%的价格拿下,另两名参与者东吴证券、浙商证券惜败。
说起民生证券这几年的“卖身”之路,也确实颇为曲折。
民生证券最初发轫于郑州,是我国较早成立的证券公司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86年。
2002年前后,卢志强旗下的“泛海系”,出资2.4亿元通过增资扩股成为第一大股东,随后更名为民生证券。2014年,卢志强再拿下民生证券近15.9亿股股份,占民生证券股权比例扩大至73%。随后几年,他又通过增资的方式再度扩大持股比例,巅峰时一度达到87.65%。
不过自2020年,“泛海系”债务危机浮现。作为旗下优质资产之一,卢志强自然想将民生证券的股权摆上货架。据财新报道,当时,泛海系欲将民生证券整体出售,但受到民生证券时任董事长、山东证监局原局长冯鹤年的极力反对,整体出售计划搁浅,无奈只能拆散股权,一点点卖出。
「市界」梳理发现,自2020年10月至今,民生证券曾4次被摆上货架。第一次是在2020年10月,卢志强旗下的泛海控股以42.29亿元的价格,将持有的27.12%的民生证券股份,转让给了22家投资者。泛海控股的持股比例从71.64%降至44.52%。
2021年1月份,泛海控股又将13.49%的民生证券股权,出售给了上海沣泉峪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总价为23.64亿元。泛海系的持股比例进一步下降至31.03%。
当年7月,泛海控股还打算继续出售民生证券股权给武汉金控,出售比例不低于20%,套现超35亿元。不过,武汉金控在做了近两个月的尽调后,单方面终止了这项交易。
后来,泛海手中剩余的民生证券股权就被冻结了,一直到去年3月被拍卖。而算上这次拍卖获得的91亿元,过去两年多,泛海控股通过出售和拍卖民生证券股权,累计套现了约150亿元。
02、IPO希望渺茫
受到曾经的大股东“泛海系”影响,民生证券这几年的发展也落下了阵。
2016年底,冯鹤年正式出任民生证券董事长。当时,民生证券的发展核心是提升经营业绩。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民生证券录得营业收入15.29亿元,同比下降近五成;净利润1.58亿元,同比下降逾八成。
此后几年,民生的经营发展有了较大改善。特别是在2019年~2021年,在冯鹤年的执掌下,民生证券一度实现增收又增利。数据显示,这三年间民生证券年营收分别为26.88亿元、36.2亿元、47.26亿元;对应净利润为5.32亿元、9.19亿元、12.23亿元,打破了此前净利润难破5亿元关口的卡点。
不过,2022年民生证券的业绩有所下滑,实现营业收入25.32亿元,归母净利润2.11亿元,同比分别下降46.43%、82.76%。目前,民生证券尚未发布2023年业绩,据Wind数据,2023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3.2亿元,实现归母公司股东净利润6.6亿元,同比分别增加39.6%、55.4%。
在业内,民生证券的投行业务一直颇有名气。Wind数据显示,2020~2023年,民生证券IPO承销数量分别为22家、31家、18家和20家,在全部券商中也名列前茅。即使是在IPO收紧的最近两年,民生证券的IPO承销数量,也仅次于“三中一华”(即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中金公司以及华泰证券)和国泰君安、海通证券。
不过,受到“泛海系”债务危机等事件影响,民生证券的上市梦一直未能达成。
早在2014年,民生证券就将上市计划提上了日程。2020年,冯鹤年再次谋划上市,并表示“力争在三年内登陆资本市场”。然而,随着冯鹤年被查以及“泛海系”债务危机爆发,时至今日,民生证券的独立上市计划几乎没有任何进展。
如今,又被国联证券收入麾下,民生证券想要独立上市的希望就更渺茫了。原因在于,《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 》规定,同一股东最多只能参股两家证券公司,控股证券公司数量不超过一家,也就是所谓的“一参一控”。也就是说,国联证券的大股东国联集团,要么全资持有其中一家,把另一家的股权部分转让;或者推进两家合并,通过并购做大做强。
而外界对此次收购的普遍看法是,国联证券想要通过收购民生证券来发展壮大自己,因为在2020年时,国联证券还试图收购国金证券。
另外一边,为了壮大自身,国联证券还从“一哥”中信证券那里引入了葛小波等一批人才,帮助自身发展,国联证券也因此有了“小中信”的花名。“公司管理团队的核心成员,拥有15~20年证券行业头部券商的从业经验,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管理团队在证券和金融服务行业具备丰富的经验、卓越的管理能力和前瞻性的战略思考能力,能深刻理解行业和市场的发展趋势,做出准确的商业判断,及时捕捉商机,并审慎科学地调整业务策略。”彼时,国联证券如此表示。
在多名“中信系”高管入职后,国联也开始急速扩张资本版图,除了拿下民生证券,目前国联还持有中海基金33.4%的股份,是后者的第二大股东。另外在2023年2月,国联还公告称,收购中融基金100%股权;4 月证监会核准国联集团成为中融基金实际控制人,8月中融基金正式更名为国联基金。
快速发展的国联证券正着力打响“国联”这一品牌,至于将来有望被整合进国联版图的民生证券,国联证券在收购民生证券的公告中表示“本次交易不构成重组上市。”
“民生证券的投行排名很靠前,但国联证券确实不太有名。”一供职于某头部券商的人士告诉「市界」。那么在重组后,是否会保留民生的招牌?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从历史案例和商业实践来看,出于品牌价值、 业务协同和市场策略等方面的考虑,收购后会保留原有品牌。毕竟,民生证券在IPO承销业务等领域,具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保留其品牌可能有助于维持现有客户关系和市场地位。但一切还要以官方的公告为准。
作者 | 路春锋
编辑 | 韩忠强
运营 | 刘 珊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