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三月二十二,是今年春季最后一个“三合天医日”,同时也是“换甲”之日,这天有啥特点?为啥说“不回家”?
1·三月廿二是天医日
世间万物都一样,要经历生、长、故的过程,比如树木,从一粒种子开始,享受阳光、雨露,最终长成参天大树,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可是再繁华的景象也会有衰败的一天,再好看的花朵也会凋谢,最终不过是尘归尘、土归土,进入下一个轮回,万物如约循环,生生不息。
人也是一样,从年幼到壮硕,再到衰老也是一个轮回,正如宋代文学家刘义庆说“生老病死,时至则行”。
如果时光能倒流,让老年回到壮年、壮年回到少年,一切都能重来,或许就能避过伤害、修复病痛。
在传统文化里,“三合天医日”就是这样一种日子,代表三合力量后退,伤者能愈、损而复益。
古籍中说:天医者,乃三合后辰,能使万物复生,损而复益。益宜药避病、寻医祷祀。
比如申、子、辰三合水,代表“水”这种力量生于申地、旺于子处、入于辰库,如果三合后退,水从辰库复旺于子,或者从子复归于初,都代表“天医”的力量。
三月二十二是辰月子日,申子辰三合水,子在辰的后面,代表“水”从辰库中“复生”回到子旺之地,所以这天就是“三合天医日”。
并且三月建辰,以辰日为建,巳日为除,午满、未平......到子日为“成日”。成日为“凡事可成就,喜凶诸事可办理”之日。
2·三月廿二换甲子
古代人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两两相配,组成“六十花甲子”,用以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
这六十个组合中,六个含天干“甲”的日子,就是“六甲”日,分别是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和甲寅,分别“统领”六旬各十天。
人们认为“甲首”的阴晴,会对后面九天的天气造成影响。因此早在秦汉时代,民间就有了祭“六甲”的习俗,就是在祈求甲日所统辖的日子都能风调雨顺。
民间也有“六甲无云,一旬少雨”“甲首有雨,十天难晴”“久旱久雨,且看换甲”等说的法。
其中“甲子”又为六旬之首,因此如果甲子日晴,那后面60天都会以晴好天气为主;如果甲子阴雨,则后面两月也多为阴雨天气。
谚语里,也有“甲子有雨两月淋,甲子晴天两月尘”“雨淋甲子头,四十五天不使牛”等的说法。
三月廿二就是辰月的甲子日,三月二十七立夏,所以这天有雨,则夏季多雨;如果这天晴天,则夏季多旱。
3·三月二十是归忌
古代交通不方便、战乱又多,很多人一出门就再无音讯,加上人们各方面的知识也都比较匮乏,就觉得在外、归家不顺,都是日子没有选好。
因此民间有“七不出门、八不回家”“初一、十五不出门”等说法,还有一种说法,是“归乡若遇归忌日,一家老小都不安”。
“归忌日”指的是“孟月丑、仲月寅、季月子”,孟月指的是每个季节的第一个月,仲月是第二个月,季月是第三个月。
在十二地支里,子为旺之始,丑是墓之始、寅为生之始。季节的第一个月为“四生”月,归忌在丑,是忌生而归于墓;仲月是“四旺”月,归忌在寅,是忌旺时归于初;季月是“四墓”月,归忌在子,是忌垂暮归生旺心。
虽然,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记得这些,但在古代人们可是相当重视的,比如《后汉书》里,就有“桓帝时,汝南有陈伯敬者,行路闻凶,便解驾留止。还触归忌,则寄宿乡亭”的记载。
称有个叫陈伯敬的人,在回乡的路上遇到了归忌日,就赶紧寄宿到乡亭公舍之中,唯恐让家人不得安生。因此,古籍中也有“归忌者,忌远行归家,移徙及娶妇”的说法。
辰月是春季最后一个月,也就是“季月”,而三月二十二正是“季月子日”,为归忌之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