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 | 李川

接连看到2家自媒体大号宣布永久停更。

一个是“洪盼盼”,做美妆的公号,据说幕后操盘手是咪蒙。

大约两三年前,我偶然关注到的,平时阅读量也不错,一般都在3—4万,偶尔还能出爆款10万+。前几天,非常意外地刷到,他们宣布停更了。而且自爆在这个公号上亏损几百万。

另一个宣布停更的是“说说咱家娃”。这是个育儿、亲子类的公号。幕后的内容作者,叫“橙子”,一个在北美生活的宝妈。

昨天刷到它们号,也说要永久停更,公开的原因是写了好几年,职业倦态了。但狗血的是,宣布停更的文发出来没多久就删了。我分析是幕后操盘商务的和内容的起了矛盾。

这两年,微信公众号停更不算新闻。估计接下来两三年,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号停更。

原因很简单,一个是赚不到钱,风口早过来。另一个就是职业倦怠,太累了,写不动了。

赚不到钱。

从2012年,微信推出公号,也火了十来年了。当年纸媒火爆,也是十来年。现在风口早就转到短视频上了。见机快的,早就将方向转到抖音、视频号上了。

我接触过一些同行,大概四五年前,微信公号火得时候,平时阅读量在1万左右的公号,广告报价可以到2—3万。

而且广告是接二连三的,还要排队打款。教培、理财、保健品、奶粉、卖房、卖车、企业软文,五花八门的非常多,赚的是盆满钵满。一个粉丝10万的小号,养活三五个小团队不成问题的。

现在呢?阅读量腰斩,营收腰斩,好像一夜之间,那些财大气粗的金主爸爸都不知道去哪里了。

许多自媒体,刚开始写的时候,都会立人设,都会说自己是“兴趣“是分享欲”“不是为了赚钱”。这种人不能说没有,但是很少很少。

绝大部分人写公号,刚开始也许确实这样想,但到最后都会变。写作,尤其是搞自媒体这个事要持续下去,那必须归结到一点:能赚钱。

只有赚到钱,你才会有动力去不停地挖掘热点,想题材,熬夜更文,回复那些你觉得很弱智,但又不得不伺候的留言。

现在风口变了,赚不到钱了,那自然继续发文的兴趣就淡了,停更了。

停更的第二个原因是职业倦怠,写作太累了,两三年写下来实在写不动了。

这个原因其实和赚不到钱很像,是关联在一起的。

在自媒体圈子里,有不少的作者,都是业余在写,每个月能赚一点,但又不多,一两千块钱,好像也改变不了大局。最后家庭、职业,精力有限之下,只能割肉,舍弃掉这一块。

换句话说,如果能赚到一个月一两万,一般人还是会坚持写的。

但无论如何,写到最后,都难免倦怠。自媒体的写作,和一般的散文、小说写作不一样。自媒体写作,要追求热点,每天都有新事物,你都要去“蹭”。一个题材,有人喜欢看,流量焦虑之下,你会不停重复自己。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我早就发现写“体制内公务员收入”这个话题,流量很大。

严肃的、传统的纸媒作者,写到这个话题,可能一次两次也就算了。但是在自媒体上,只要它有人看,你就可以不停地变着法来写。

问题的关键是:读者群体太大,每次推到不同人,他们不会累,依然新鲜,但是作者天天重复自己,会烦啊。

这样三五天、三五个月可以。坚持三五年,你试试?所以到最后,许多刚入行的人,信心满满,但一两年下来,就感觉自己被掏空了,像个人肉写稿机器,陷入自我怀疑、抑郁之中。

按照现在的趋势,我个人判断图文是没啥钱途了。

就像当年互联网兴起的时候,纸媒也正是火爆之际。许多人觉得纸媒深度,内容为王,互联网没啥威胁。殊不知,在新技术、新趋势面前,纸媒的顽强抵抗,就是一次螳臂当车。后来短视频出来了,电视台也一样,日落黄昏。

断更的会越来越多。将来内容创作的热点、新贵还是在短视频、VR、游戏之类。我是知识结构落伍了,还有本职工作,精力也顾不上,不会去转型了。更年轻的朋友要想做这一块,还是尽量去风口。

大势如此,脾气再犟也没卵用。

下面是我的公众号名片,欢迎点击关注。

人生飞机稿,是我的原创公众号。

写点对生活、时事的观察,都是大白话,讲究的就是接地气。

我平时喜欢看历史书,跑马拉松,踢球,还有带娃东逛西逛,翻翻绘本。

迎点击关注,也欢迎添加我的个人微信号:xgbaba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