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山河破碎的年代,我军就曾多次临阵策反伪军。

例如,八路军与日伪军对峙时,宣传队往往会拿起大喇叭,用土话劝伪军弃暗投明,发起进攻前,又会提前喊话让伪军赶紧跑,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伪军也很配合,看到有鬼子翻译在,还会让八路别喊了,被听到就不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说,只要是深明大义的,不是死心塌地给鬼子当走狗的,百姓都会宽容对待他们。

例如,据百岁开国上校秦光回忆说,他就遇到过一位心中尚存良知的伪军。

当时是1943年,日寇大扫荡期间,他身负重伤,濒死之际,一个伪军救了他一命。

百岁老兵与世长辞,十几颗弹片揭示不平凡的一生

2019年4月9日7时35分,抗战英雄秦光带着十几枚终身无法取出弹片,在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与世长辞,享年102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谁能相信,这个在战场上多次负伤,两度闯过鬼门关的男人,晚年居然没被旧伤所困,一身精气神,奇迹般地活到了百岁高龄。

鲜艳的党旗缓缓盖过秦光同志的灵柩,遗体火化后,工作人员将弹片从骨灰中清理出来,作为生前英勇事迹的见证,小心翼翼地交给家属保管。

那么,这些弹片从何而来?老英雄背后到底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往事?

秦光,湖北黄安县人,1917年出生,1930年参加革命,红军长征那一年,他才17岁。

秦光同志一生戎马倥偬,经历过国共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别是抗战期间,作为一名八路军战士,秦光同志发扬了我军悍不畏死的光荣传统。

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秦光所在的115师部署在鲁西军区,他受命调往该区特三警卫营担任副教导员。

同年,日寇大本营为打破相持态势,夺得战略主动权,任命之前“屡立奇功”的畑俊六为侵华日军中国派遣军总司令,由他统一指挥侵华日军。

众所周知,八路军一直是抗日战场上的中流砥柱,相持阶段,我军擅长在敌后开展游击战,敌疲我扰、敌退我进,不断渗透,从内部瓦解日寇的侵华阵线。

因此,在沦陷区内常常有这样的情况,鬼子虽然占领了县城,但几乎每个乡村都有中共的党支部和八路的联络部,根据地无处不在。

畑俊六深知,比起国军,深得民心的八路军才是日本帝国真正的心腹大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畑俊六一上任,就下令调集日伪军两万余人,战车400余辆,在十多架飞机掩护下,对鲁西根据地发起报复性的“大扫荡”行动。

所谓的“大扫荡”,是指日寇对中国军民所进行的一系列大规模杀戮和反制行动,目的是压制中国抗日军民的抵抗,扩大日军的占领区域和控制范围。

鲁西大扫荡期间,日军利用优势兵力,封锁交通线,采取围剿、分割和歼灭的战术,切断了八路军据点之间的联系。

除此之外,日寇还实行了残酷的“三光政策”,所到之处,尸横遍野,焦土成片。

日寇到处建哨台,拉铁丝网。一步步收拢包围圈,妄图将根据地的战士们逼到绝境,夸张点说,包围圈外,连只鸟都飞不出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鲁西大扫荡给中国军民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就连许多走过长征路的老兵,也没能挺过那段艰难的时期。

苏村阻击战

1月15日,八路军反扫荡的枪声在苏村打响,那一天,秦光同志所在的部队,就驻扎在莘县马集、苏村一带。

早在当天凌晨,秦光的部队就接到了一条简洁却又沉重的命令——阻击日寇,拖住鬼子围剿的步伐,坚持到党政机关安全转移。

这注定是一个凶险的任务,日寇的包围圈早已首尾相接,党政机关能够突围出去就已经是九死一生了,怎么可能还有办法回来接应负责断后的同志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意味着,秦光从接到任务的那一刻起,就必须做好殉国的心理准备,他们坚持再久,也很难有部队回援。

长征期间,我军也经常遭遇敌人围剿,但每次有这样的殿后任务,战士们都是无怨无悔,踊跃参与的。

任务虽然凶险,但是一想到自己的坚持能够为抗战保留更多的有生力量,自己的牺牲能够换来革命火种的薪火相传,战士们绝无二言,端起枪就投入到了战斗之中。

当时的人们,就是怀着这样的信念,不顾敌强我弱,殊死拼搏下去的。

中午时分,村外传来汽车的声音,越来越近,越来越响,看来,日寇已经集结优势兵力,扫荡到苏村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之前的演练,特三营埋伏在村外伏击点上。

没过多久,鬼子的第一辆运兵车驶进了包围圈内,紧接着是第二辆、第三辆……

数到第六辆时,特三营营长钟铭新突然下达开火命令,随着司号兵把军号吹响,苏村阻击战正式打响。

一瞬间,子弹倾泻而下,由于包围圈内有一条狭长的小道,所以,特三营战士采取了优先射击首尾车辆的战术,使前后失去行动能力,将中间的四辆车全部堵在小道上,进退不能。

起初,特三营战士居高临下、抢得先机,占据了一定的主动权。

但是,随着日寇反击开始,村外更多的兵力被吸引过来,我军逐渐转为守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鬼子还将坦克从县城调了过来。特三营战士势单力薄,只得且战且退,保留实力,与敌人迂回周旋,以拖延时间。

特三营战士打退了敌人一波又一波进攻,战至深夜,营部已经被日寇团团包围。

基层军官身先士卒,在这场战斗中,一共有126位指战员壮烈牺牲。

第二天清晨,趁着战斗的间隙,秦光同志清点人数,发现全营只剩下包括自己在内的20名战士还在顽强抵抗,其余大多死于日寇的炮火轰袭。

秦光勉励战友奋起突围。不一会儿,敌人的炮弹再次袭来,不过,这会敌人炮弹掠过的地方爆炸声很小,但烟雾却很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时,秦光敏锐地意识到,日寇正在朝村子里发射毒气弹。

秦光和战友连忙捂住口鼻,退守大院。鬼子戴着防毒面具追杀了过来,战士一个个倒下,最后,只剩下秦光和四名战友被困在大院之中。

鬼子步步逼近,看到大院没了抵抗,以为是战士们已经窒息昏迷。

于是,鬼子踢开院子外门,准备闯入内屋活捉战俘。

这时,秦光用仅存的最后一点意识,朝窗外抛出手雷,将院子里的鬼子炸死,最后,因摄入毒气过多,昏了过去。

嵌入身体的弹片

等秦光再次醒来时,发现自己已经被鬼子绑到了柱子上,鬼子把刺刀架在秦光的脖子上,逼他供出我军党政机关的下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光冷笑了一下,自己和战友们拼了命地拖住鬼子,就是为了掩护重要单位撤离,如今大业已成,怎么可能会傻到把情报告诉鬼子。

鬼子气急败坏,用枪托狠狠地揍他,可秦光却宁死不屈,依旧不愿意透露半点信息。

于是,这伙鬼子决定,先将他押往本部,再另作打算。

就这样,鬼子把秦光从柱子上解了下来,再反绑双手,推搡着赶到路边。

在押送的路上,血液里的有害物质逐渐被新鲜空气所稀释。

等到秦光意识恢复得差不多了,只见他奋起一博,趁敌人不注意,挣扎着往林子里逃出——就算是死,也不能成为鬼子的俘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鬼子看来,他这么做,无疑是自寻死路,很快,一发子弹穿透左肩,他失去平衡,一头栽倒地上。

肩膀血流不止,抬头一看,鬼子的枪口正怼着他的脑门。

秦光恶狠狠地盯着鬼子,用沙哑的声音喊道:“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随后,他闭上眼睛,等待着死亡的降临,这时,鬼子扣动扳机,子弹从他的脖颈打入,后背穿出。血液喷涌而出,秦光倒在了血泊之中。

对一般人来说,这一枪足以致命。

但鬼子还不满意,用脚把他翻了过来,确认已经没有了动静,才匆匆离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天,营部文书干部孙玉文在执行地下任务时,发现了倒地的秦光。

看到他还有生命体征,于是唤来村民,将他送到隐蔽据点进行治疗。

所幸的是,秦光命不该绝。经过全力抢救,秦光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医生在给他做手术时,发现有好几颗弹片已嵌入骨骼,或濒临大动脉,若是强行取出,将会有大出血的风险,只能留在体内,伴随一生。

众人都对秦光同志的伤情十分关心,而他却非常乐观地说:“这是给我安装了钢筋铁骨啊!”

修养期间,党媒报道了秦光同志身受多处致命伤却奇迹生还的英勇事迹,“活烈士”的名号就此流传下来。

伤势恢复后,秦光归队复员,因战功卓著,荣升支队政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他所在的鲁西北第军三分区在编制上做了调整,原来由115师管理,现划归给129师的冀南第七军分区管辖。

该军分区的司令员是著名的回民支队队长马本斋,此人在抗战后期积劳成疾,不幸病逝,也是一位名垂青史的英雄人物。

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1943年3月的一天,村民把一个全身是伤的八路军战士送到了支队,在场战士定睛一看,惊讶道,这不是“活烈士”秦光吗?

随后,骑兵火急火燎地把秦光送往军区医院,这次,他的伤势更加严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就在前一天,秦光所在的部队再次遭到敌人包围。

战士突围失败,几乎全军覆没,突围过程中,秦光身上多处中弹,肋骨清晰可见,甚至有一发子弹打穿了他的腰部,留下了一个鸡蛋大小的贯穿伤。

所幸的是,由于没有错过抢救的最佳时间段,再加上秦光命硬,所以即使是在当年恶劣的医疗条件下,秦光仍然能脱离生命危险。

手术顺利结束,但他的身上又多添了几颗无法取出子弹。这次,他释怀地说道:“留着也好,作为侵略者的罪证。”

到了晚年,回忆起那场战斗,还有一件事情仍然令他耿耿于怀,那就是,他曾被伪军救过一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当年他所遭遇到的,是一支日军和皇协军组成的混编旅。

当天战斗结束后,日军指使伪军部队打扫战场。

经过先前激烈的战斗,日寇已经对八路军悍不畏死的战斗意志心有余悸。

鬼子不敢下去清场,他们害怕有人诈死,对他们不利,于是命令伪军前去查验尸体,并挨个补刀,不留活口。

这些伪军平时被鬼子呼来唤去当驴使,早就受够了他们的嚣张跋扈。

只有八路军把他们当人看,现在鬼子让他们杀八路,他们自然是下不了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看看身后,鬼子的长枪短炮正对着他们,他们不敢不从,只能阳奉阴违,对着尸体捅刀,假意服从命令,实则是在为昏迷不醒的伤员留活路。

此时此刻,政委秦光重伤在身,躺在尸堆里,周围都是血,强烈的濒死感让他手脚麻木,失去控制。但他努力保持着清醒和镇定,他知道,自己现在要是一睡,就再也醒不来了。

他为自己留住了最后一口气,等待鬼子靠近,打算在临死之前奋起反击,多换几个下去。

过了一会儿,他的呼吸越来越困难,同时,他敏锐地察觉到,敌人脚步越来越近,他伸出手紧紧握住刀柄,准备用最后一点力气跟敌人拼命。

就在秦光刚要起身的时候,一只手压住了他。

这一刻,他听见耳边传来那句只有中国人才对得上的口号——“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紧接着,伪军低下头,假装收缴战利品,悄悄对他说:“别动,鬼子在后面盯着,我们一会就走。”

黄昏时分,日伪军终于全部撤走,秦光强忍着腰间的枪伤,推开压在他脚上的鬼子尸体,缓缓起身。

夕阳西下,他睁开眼睛环顾周围,发现整支队伍只剩下他一人。

这次,秦光又奇迹般地幸存了下来,他一瘸一拐地走出战场,坚持到了村民的到来。

支队长马本斋知道这位此事后,即刻让骑兵带上连队里最快的骏马,接送秦光前往野战医院就医。

回忆起那天与伪军的遭遇,秦光感慨地说道:“不知道他最后投诚了没有,还好他没忘记自己是中国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度濒死的经历非但没有令他胆怯,反而让他越战越勇。

抗战胜利后,秦光接连参加了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1955年,秦光被授予上校军衔。

2017年,秦光过完了自己的百岁生日,面对记者的采访,他半开玩笑地说出了自己的“长寿秘籍”,说自己之所以有百岁的福气,都是杀鬼子杀来的。

确实如此,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艰难且沉重的一页。

我们之所以能免遭亡国灭种之祸,正是因为有无数的英雄先辈们在前仆后继,奋勇杀敌,他们用血肉之躯抵御入侵,使我们能够安享太平盛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缅怀先辈,并不是为了追忆过去的悲伤,而是为了铭记他们的付出与奉献,并将那份爱国的信念永远传承下去。

一寸山河一寸血,让我们永远珍视和平的来之不易。

我们相信,抗战先辈们的勇气、智慧和牺牲精神,将激励我们团结一心,不断奋斗,为建设美好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