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立功不下战场!”这是中国志愿军黄继光在1952年4月29日于抗美援朝战场上写下的家书中的一段。

这纯粹的话语背后,是一位人民英雄的无限决心与忠诚。

1952年10月19日凌晨,黄继光为了给部队进攻争取时间,减少伤亡,毅然决然地扑向了敌人的枪口,为部队最后赢得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当战友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全身都是伤口,却不曾流出一滴血,他的血液已经全部流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了解黄继光吗?是什么让他一定做出这种选择?难道当时就没有一点其他的办法了吗?看“祖国的儿子”黄继光舍生忘死的巨大牺牲!

背景:抗美援朝

二战之后,美国和苏联根据《雅尔塔协定》内容,分别驻扎在南北朝鲜,并根据联合国要求帮助当地人建立属于自己的政权。

随后不久南韩和北朝鲜以三八线为界先后成立,而这也加剧了朝鲜半岛上的冲突。

从1949年到1950年6月,南韩与北朝鲜在三八线周围产生了大大小小的摩擦将近2000次,其中多为南韩对朝鲜的挑衅和领土侵犯。

6月25日,朝鲜决定反击,朝鲜战争爆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26日,时任美国总统的杜鲁门决定以空军的形式支援南韩,但并没有产生太大的作用。

到7月31日,朝鲜人民军一路高歌猛进,势如破竹,拿下了南韩九成的领土,南韩即将倾覆之前,美国出手“相助”。

9月15日,美国为首的17国“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朝鲜不敌,只能连连后撤,10月7日,美军冲进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

从这开始,美国所谓的“帮助”就变了味道,这场战争也变成了彻头彻尾的侵略。

对于美国插手朝鲜战争,我国第一时间表示抵制,毛主席说:“亚洲的事情应该让我们亚洲人来管,不应该美国人管。”

周恩来表示:“我们向往和平,但我们也不会眼睁睁地看到邻国被侵略,美军越过三八线,我们不会不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是这样说的:“长白山、鸭绿江,可从来都不是中国和朝鲜不可逾越的分割线。”这番言论已经明显无视了我国的领土主权。

10月,朝鲜向我国求助,7日,我国回应并决定成立中国志愿军,跨江翻山,支援朝鲜。

10月19日,第一批作战部队共26万志愿军将士开拔,保家卫国的战斗正式打响。

1951年7月,第三批志愿军先后入朝作战,黄继光就是其中之一。

祖国的儿子

黄继光原名黄积广,1931年1月8其出生在四川中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的家庭极为贫寒,父母都被地主压迫,他也在小小年纪就被迫成为了地主的长工。

早年间的经历,让他对封建社会极为痛恨,想做一些什么来改变自己的生活,却又无能为力。

难道这辈子就这样了吗?

1949年春天,四川中江迎来了解放军,中江人民终于翻身做了自己的主人,从此之后再无封建,也再无地主。

为了可以保护这来之不易的解放,黄继光报名做了民兵,积极地参加到与地主、恶霸的斗争中,而这也给他后来做一名真正的军人打下了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党需要我的时候,我会毫不犹豫地献出我的生命。”

这就是黄继光在经历贫苦和压迫后对新中国的热爱,对解放全天下劳苦大众的共产党员的忠诚,也是他无私奉献的动力。

1951年3月,黄继光是他们村子第一个报名参加志愿军的,这一年他才20岁,还只是一个孩子。

7月份,天气很炎热,15军135团2营6连通讯战士黄继光,背着十几斤的装备,穿着不太透气的军装,跟随部队跨过鸭绿江踏在了朝鲜的土地上。

此时此刻,他身后就是国家,他和他的战友们,所有的志愿军战士们就像一只只大手,用尽自己所有的力量紧紧地怀抱着祖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如同黄继光家书中提到的一样:“我要为祖国和家里人的幸福日子战斗!”

真的和他说的一样,战场上他从来没有含糊过。

1952年4月,黄继光所在的部队奉命在武圣山前线接应部队主力,期间黄继光表现极为突出,不久之后他还获得了三等功。

这些荣耀光芒万丈,背后是黄继光舍生忘死的勇气和家国百姓的赞美。

但这和他后来的功绩相比,仍然有不小的差别,惨烈的上甘岭战役,他以生命为代价,开辟了一条胜利之路。

躯体的力量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打响,这是一场可以被载入史册的,中国志愿军顽强斗争的著名战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整43天的战斗,敌人在这块3.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共投掷了190万枚炮弹,出动坦克170辆,飞机三千多架,人数更是多于我军2万。

阵地反复在敌我之间易手达59次,我方阻止了敌人超过900次的大小冲锋与进攻。

为什么要这样惨烈地抢夺上甘岭?

因为这是一块“狙击高地”,距离美军的阵地只有200米。

也就是说,我国志愿军在上甘岭的高地上,可以清晰地看到美军的一切动向,如果美军不拿下上甘岭,只能后退到2000米外才会有合适的驻地。

从我军的角度看,上甘岭阵地背后就是五圣山,如果丢掉,其面临的压力将会是极其巨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届时再失去五圣山,我军需要后撤100公里以外才能站稳脚跟。

一开始,美军只以为这是一场小型的战斗,和战场周围的“小摩擦”差不多。

但没想到,面对这么重要的一块阵地,中国志愿军一步都不会退让,誓与阵地共存亡!

10月14日凌晨三点半,敌人向上甘岭区域投掷了30万发炮弹,战斗机轰鸣而过,留下的是500发航空炸弹。

一时间上甘岭火光冲天,爆炸声就像放鞭炮一样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数不清的志愿军战士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就被炮弹吞没。

此时,上甘岭上我军阵地的草木已经荡然无存,两人高的大岩石化为齑粉,只留下半人高的弹坑,到处都是火焰、黑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砰——”炮弹之后,飞沙走石瞬间填满了一处战壕。

只见土堆中突然伸出了一只手,正是黄继光,他挣扎地站起身,顺路还扶起了身边的同志们。

“砰——”又是一声爆炸,刚刚起身的黄继光等人又被震得晕了过去。

当时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驻守上甘岭的454.4高地、781高地和东面的无名高地,但敌人的狂轰滥炸根本就没给他们充分发挥的机会,一直在疲于奔走之中。

“醒醒!同志醒醒!”率先苏醒的黄继光叫醒了身边的战友,“快,我们快进坑道。”

话音还没落,他就已经扛着受伤的同志开始转移了,黄继光一直都是战场上最忙碌的人,哪里需要他,他就去哪里,根本不怎么休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日,黄继光跟在参谋长张广生身边,一边传递作战任务,一边保护参谋长的安全。

到了第二天凌晨,六连能作战的只剩下7个人!

黄继光得知之后连忙请示张广生:“参谋长,让我上吧!我一定完成任务!”

身边同为通信兵的吴三羊和肖登良听后也纷纷附和:“是啊,让我们去吧!”

张广生对他们的请缨非常感动,拍了拍他们的肩膀眼眶有些湿润地说:“同志们,你们都是好样的!黄继光!我命令你为六班的班长,小吴你们两个现在也是六班的人员了,你们为爆破手,去炸掉敌人的碉堡!如果你们失败了,我亲自去炸了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炮火声很大,但却没有掩盖住三人的声音,他们向参谋长敬礼之后头也不回地去执行爆破任务了。

已经到了夜晚,黄继光等三名战士带着大量的手榴弹趁着夜色向0号阵地的地堡匍匐前进,八连战士们掩护他们的行动。

他们的对面是敌人密集的火力点,头上还有照明弹在闪耀,这说明即便是在夜晚,他们的作战压力也是非常大的。

随着几人越来越接近敌人的堡垒,打向他们身边的子弹也越来越多,黄继光的耳边全都是子弹划破空气的声音。

翻过一处小斜坡,他们已经非常接近敌人的碉堡,黄继光用冲锋枪打死了外面的三名敌人,并补充了弹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时候碉堡突然枪声大作——敌人发现他们了!就在弹药倾泻之后,战士吴三羊当场倒下,肖登良腿部重伤,有作战能力的只剩下黄继光一人。

坚决不能放弃!黄继光直接趴下躲开敌人的子弹,但这也让他不敢再抬头移动。

就在这时候,六连仅剩的机枪手也加入了掩护他作战的行列中,黄继光终于可以移动。

他一边匍匐前进,一边向不远处投掷手榴弹,在剩下最后一颗威力比较大的手榴弹的时候,黄继光起身跑了两步后把它丢在了碉堡的一个角落。

只听得一声爆炸,碉堡安然无恙,但是那里面的机枪停了下来,可能是敌人被震晕了,同样被晕过去的还有黄继光。

是个机会!八连的战士们带着零零星星的几个六连战士趁敌人的机枪停下,开始迎着枪林弹雨冲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见他们一个个像离弦的箭——只要冲出去,就不会再回头,要么命中敌人,要么就此倒下!

“哒哒哒……”就在志愿军战士们冲锋的时候,碉堡里的机枪又突然响了起来。

一位位战士们在猝不及防之际像被触动的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接一个地倒下,而后面的战士们即便看到子弹像刮大风一样冲向自己也仍然毫无畏惧。

枪声打响之际,黄继光苏醒,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个闪着火光的碉堡口,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身体,发现武器已经被炸飞。

这时候他终于感受到自己已经遍体鳞伤,左臂也不知在什么时候被子弹洞穿。

看着不远处数不清的身影从奔跑到停止,再从停止到倒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继光明白,距离敌人碉堡最近的他是唯一一个可以守护战友们的人。

黄继光没有说话,甚至没有做过多的考虑,张开双臂扑向了敌人的碉堡,用身体堵住了那条“咆哮的火龙”。

原本清脆的枪响突然变得沉闷,冲锋的战士们看到敌人的碉堡没有了火光,用最快的速度向碉堡跑去。

他们有的在怒吼,有的在流泪,也许他们并不全都认识黄继光,但他们都深深地担忧、敬佩他。这冲锋不仅仅是要打败敌人,更是想尽快营救那位用身体开辟前进道路的勇士——黄继光。

在上甘岭战斗打响之前,黄继光等志愿军战士们看了一场苏联电影,名叫《普通一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要讲的就是一个叫马特洛索夫的战士用身体挡住了敌人从碉堡里打出的子弹最后壮烈牺牲的故事。

在回连队的路上,黄继光还意犹未尽,对营长的警卫员李继德说:“要我,我也这么干,咱们约定,要是我死了,你就给我家里写信,要是你牺牲了,我就给你家里写信。”

李继德哈哈一笑说:“我们都别死,我们还要立功呢!”

这两个21岁的小战士如果在和平年代一定会在大学里学习,可现在他们只能在战前约定生死……其中固然有勇气,同时也充满了遗憾和悲伤。

不得不说,那部电影对黄继光有着重要的影响,他曾经跟自己的连长这样说:“连长!只要你需要,我就是马特洛索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想到,此时黄继光真的就成为了中国的马特洛索夫,以超越常人甚至比肩神明的英勇贡献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这场战斗,志愿军拿下了0号高地,全歼了那里的1200名敌军。

三四天的战斗之后,黄继光的遗体终于有机会转移了。

众人看到他身体僵直地跪在碉堡前,双手高举,胸口已经被完全打穿,紫红色的血液把衣服紧紧地粘在了他的身上,数不清的伤口已经干涩,不再流出一滴血液,全身上下仅剩几块完好无损的骨头……

为黄继光整理遗体四个护士,是一边哭一边完成工作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连长,指导员,相信我!我要保卫祖国消灭敌人!我想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黄继光牺牲之后在他的布包中发现的入党申请书,他没什么文化,只用这短短的几句话交代自己对党的忠心。

另一个出现在他的遗物中的,是母亲写给他的信:“继光,你立的是大功还是小功?”

她再也等不到儿子亲口回答这个问题了,但是她那千千万万的儿女会告诉她,“哥哥立了大功,比天还大!”

为了歌颂他的丰功伟绩,国家追记黄继光特等功并授予“特等功臣”称号,批准他为中共党员,并为他建立纪念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试拂铁衣如血色,聊持宝剑动星文。”黄继光和众多的志愿军战士们的形象大致如此。

战场外,他们和蔼可亲,任劳任怨,是父母的好孩儿;战场上,他们英雄无畏,舍生忘死,是家国的好卫士!

他们愿意用自己的生命、笑脸来换取我们安稳的生活,幸福微笑,他们永远都是最可爱的人,也是我们永远都要热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