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一位老人逝世的消息传到了在中南海办公的毛主席那里,主席心情十分沉重,在他平复心情后,含泪向下属交代道:“寄出500元钱,与我夫人同穴,以为悼仪。”

要知道,上世纪60年代的工人二级工资38.62元相当于现在的5210元,500元更是接近当前的60000多元。

在那个经济困难时期,大家的生活水平都非常低,身为国家领导人的毛主席也一样。据知情人回忆,主席一家人每个月的开销一共才100多块钱,而他寄出去的这500块钱,基本上是他们家好几个月的开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到底是哪位老人,让毛主席如此挂念,这位老人又做了哪些事情,能让毛主席在其逝世后慷慨地拿出巨额资金以表悼念呢?

毛主席这么交代的缘由是什么?感兴趣的老铁们可以在弹幕打上“想知道”,故事即将为您揭晓!

伟大女性向振熙

这位令毛主席十分尊敬的老人,就是向振熙,杨开慧女士的母亲,毛主席的岳母。

这位在世90余年的妇女在很多人看来,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女性,她在历史中似乎也没有被过多的记载,但就是这样一位看似平凡的女性,培养出了极不平凡的女儿——有着“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倡导者”之称的杨开慧,也有了极不平凡的女婿——新中国的领导人,有着“东方的太阳”之称的毛主席。

向振熙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小知书达理、温柔贤淑,1888年便与17岁的杨昌济结为夫妻,并生育下一儿一女。

1903年,心怀报国大志的杨昌济得到了拿公费留学日本的机会。但若是要离家赴国外留学,那抚养孩子、照顾家庭的重担自然就全部落在了向振熙肩上。虽然她十分不舍丈夫离家那么远、那么久,但善解人意的她为了支持丈夫学成归来报效祖国,她也默默的承受了这一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两人这一别,就是整整十年。十年间,向振熙一个人抚养着孩子,将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虽然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难,但她却从不埋怨生活一分,只是静静的等待着学成之后的丈夫能平安归来。

杨昌济也不负妻子,在日本学习期间选择了进修教育学,十分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学业,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后来,他又经李大钊等人的推荐,去到了求学“圣地”欧洲,继续在教育学、哲学等方面深造,取得了很高的学术造诣。

而在他跨时如此之长的留学生涯中,也不忘鼓励向振熙也接受教育,希望她能与女儿一同上学,学习新知识、新思想。

在那个世俗观念十分强烈的年代,一开始向振熙也是不太愿意的,她还是会在意旁人投来的异样眼光和不堪入耳的闲言碎语,但经过杨昌济锲而不舍的努力与劝说,她慢慢的也不在意了,并且对学习这件事情变得非常投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子就这样过着,直到1912年辛亥革命爆发,杨昌济才回到了祖国,回到了日思夜想的妻儿身边,阔别已久的一家人这才算大团圆了。

身肩家庭重任,无怨无悔

1918年,杨昌济受到北大校长蔡元培的邀请,来到了北京大学进行教学工作,于是便一家人都去了北京,为毛主席和杨开慧的相知相爱埋下了伏笔。

其实当年在向振熙一家还在湖南长沙时,身为杨昌济学生的毛主席和杨开慧就已经见过了。当时杨昌济才回国不久,在湖南高等师范学校当教授,毛主席也正好在那所学校学习,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杨昌济的学生。

某一天下午,杨昌济因为走得太匆忙,忘记拿上课用的讲义,便派深得他信任与喜爱的毛主席回家帮他拿。巧合的是,杨开慧当时也在家,两人便有了第一次会面。但是当时毛主席忙着拿讲义,行动匆匆,两人没能来得及好好打招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使这样,杨开慧心里还是荡起了一层情窦初开的涟漪。而这一切,都被杨开慧心思细腻的母亲向振熙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里。

杨开慧跟着家人到了北京后,每天都想着再次见到润之哥哥,但一直没有机会。直到第二年,毛主席也因为勤工俭学来到了北京,成为了杨昌济的学生,两人才得以会面。

当时杨昌济因身体原因住进了医院,毛主席一听恩师身体抱恙,连行李都顾不上了,直奔医院看望对他照顾有加的杨昌济。见到日思夜想的人了,杨开慧的脸上绽开了很久都不曾出现过的笑容,向振熙看着这场面心生感触,她觉得自己花这么长时间精心培养出来的女儿,也许可以托付给眼前这个富有责任心的小伙。

于是两家同意了这门婚事,并开始精心筹备着婚礼。但就在这时,令所有人悲痛的事情发生了——杨昌济先生因病去世了。噩耗一出,所有人都悲痛欲绝,学生们失去了令人尊敬的老师,向振熙和儿女失去了最亲近的亲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