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踏遍几水看硒山,只为心中那份执着,在水墨这方土壤里默默耕耘、以慰心灵。多年来,在老师们的鼓励教导下我置身于江津这片灵山秀水之中,体悟自然,怡情养性,明理悟道,执念于一草一木的坚韧与孤独,感动于四面山水的苍翠与俊伟,感受到自身的渺小如尘埃,生活中所有的繁杂与不安皆能因此而荡涤无存,何必曲径通幽处,满眼尽是桃花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侯兴波,江津区文化馆美术干部,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市江津区美术家协会理事,作品曾多次入选国家级、市级美术作品展。

从生活中发现美

从生活中发现美,是艺术实践,是对生活的态度,我的心底一直有个声音:自然之美,是谁美了自然?我猜想,是山水、是草树、是飞蝶、是鸟鸣,它们是演绎这自然美的精灵,或沧桑、或婉转、或遒劲、或挺拔、或张扬……这些纷飞缭乱的身影在我的心中留下了不朽的印记。只看着眼前的一草一木,便难以克制拿起画笔的冲动,在这充满着变幻莫测的笔墨交织的世界里,浓淡干湿、皴擦点染的墨韵时刻牵引着我的思绪,牵引着我向着古老浩瀚的的水墨世界进发,那些有关水墨的初步印象,串起星星点点灵感的火花,不时地划过沉思的暗夜,点燃了我创作的渴望和激情。我试图将自然中的山、水、云、树等元素以对比、承接、呼应、避让、重叠、虚实等方式结构在一起,造景、图式都围绕画面意境的需要而展开,并通过各形式语言、色彩、质感等在画面上呈现出意念中想说但又表达不出来的画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侯兴波作品

中国传统山水画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和独特的审美价值,任何艺术形式的创新都离不开对于传统图式的研究和创变。我们从那里来到那里去应该有所周知,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传统资源异常丰厚,截取当中的任何一个片段都可以作为我们再创造的原点。古典山水的意义其实是让我们看到并获得更多营造山水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与传统的山水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山水形象的再造,到一石一木的质感表现,以及对于山水空间的构成安排等,那些经典的流传作品让我们明白从自然山水到画面山水的转换规律,从而体悟到自然的“山情水韵”,并以此为通道穿越传统与当代,真正进入与山水精神深度对话的时空隧道之中。当然精典都有承上启下的创造性,它只代表一个时代审美阶段性的高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写生对于山水画创作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怎样处理好写生与传统的关系,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我们看宋元时期的山水画,都是从写生中来,但它又并非是对自然山水的如实描摹,古人写生强调目识心记,这有利于主观感受的表达。我们应该走出去,到自然山川中去观察、捕捉灵感,从自然山水到画面山水是一个长期修炼的过程,也是创造性转化山水景象与意象的过程。画面样式,以自然山水中的气象景色为基本造型,并通过各具情质的线条、色彩、质感等手法呈现出充满情绪化诗意的画面。它一方面呈现着自然山水的万千气象,一方面也在完成作为画面语言建构。我想,当下的山水画创作,不仅要通过写生捕捉自然山水的生动性,同时也不能忽略了“画面”样式的可读性;在对自然山水进行写生的同时,又能够重温传统山水样式的精神价值,这也许应该成为当下我们重返经典、立足时代,实现传统山水画语言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基本出发点。

笔墨当随时代,与时代同频共振,方能不负时代,不负韶华。面对新时代的和谐愿景,我不断探索新的笔墨语言和表现形式,在创作中不断寻求突破,每一幅作品的诞生都经历了数月打磨、重组的“涅槃重生”。比起这执笔的孤独,我更享受它给我的惊喜,在心灵深处为水墨留一片净土,向美而生,不畏一路荆棘,向上而行,不断超越自己!

供稿单位:江津区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