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8月30日,中央召开了第十届一中全会。这次会议非比寻常,是“九一三”事件后第一个重要会议。不论是国内的观察人士、各界群众,还是外国的各路媒体、政治学者,都十分关注中共高层的人事变化。

会议结束,人事上的安排果然如众人意料,中央副主席的空缺必须有人填补,也必须要一个军事高官接手。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开国少将、12军军长李德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德生在“九一三”事件中,临危不惧,有功于国家,因而得到了毛主席的赏识,当上了中央副主席这一重要职务。可令所有人感到诧异的是,李德生仅仅在北京待了四个月,就匆匆离开首都北京。

这就带来了一个疑问:李德生离京的原因是什么?

说起李德生,很多人不知道他小时候还是个放牛娃。1916年5月,李德生出生于河南省新县陈店乡。14岁,还是一个半大不小的娃娃,李德生就参加了革命,一路从排长干到团长,参加了夜袭阳明堡的战斗。

解放时期,李德生更是承担了“尖刀”的重任,直插国民党的心脏地区——大别山。抗美援朝,他率领12军,和美国大兵直接对垒。在军事上,李德生有着充分的斗争经验,是身经百战的沙场将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正让李德生进入核心还是在那十年,李德生得以有一个发挥自己才能的平台。

1967年,特殊时期的第二年,群众逐渐分成了势不两立的两派,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斗争方式也由“文斗”变为“武斗”,从手持长矛、大刀一类的古代冷兵器,演变为全副武装的自动步枪和机关枪交火。

全国各地省份中,尤其以安徽情况最为严重。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周总理在北京紧急召见了李德生,让李德生率领12军入驻安徽,制止武斗。军令如山,李德生初到安徽,就派了几十名干部制止一场冲突。随后,李德生和安徽省军管会抓住有利时机,一鼓作气,实行了两派暂时性的“大联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8年10月,因在安徽工作突出,李德生受到了毛主席的赏识,列席中央会议。1970年4月30日,李德生更是被任命为总政治部主任。

1971年9月12日晚,周总理致电李德生,说“林彪乘飞机,要潜逃。你立即赶到空军指挥所,替我指挥。”

李德生极为震惊,紧急赶到空军大院,不断将三叉戟飞机的坐标方位及时告知了总理,并询问是否要拦截三叉戟飞机。周总理则传达了中央的指示,说了声“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

因协助周总理处理突发事件有功,毛主席提议中央副主席可以提拔一个中年同志。总理建议,就由李德生担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政局如同六月的天气——说变就变。担任总政治部主任期间,李德生被诬陷盲目吹捧林彪,受到了批判。

1973年12月,李德生被调到沈阳军区任司令员,一同离京的还有纪登奎,当了一名农业研究员。说是司令,其实如同“囚犯”,李德生回忆:每天开完批斗会,还要写检查,就连子女也得接受审查。

比如,李德生的二儿子李南征,本来是在二炮一个基地当连长,却被带回北京,押解到一间小屋,夫人曹云莲也遭到了批斗。

这时,李德生深感形势复杂,自己难以胜任,何况他早就不参与政治活动了。思考再三,李德生写了封短信,辞去了政治局常委、副主席的职务。1975年1月,中央正式批准李德生的辞呈,走完了程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改革开放后,国家恢复了稳定,邓公出来主持大局,平反了许多冤案。在1976年12月,邓公说道:“李德生同志一生清廉,在关键时刻是大功臣,不应该受到批判。”

四年之后,中央正式发出文件,为李德生平反,家属子女受到牵连的,也要做好善后工作。1985年,李德生从沈阳军区调到国防大学担任政委。1988年9月,李德生被授予上将军衔,还担任中顾委委员,指导年轻干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