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山西运城夏县高速公路上,一辆黑色问界M7追尾养护车,3人不幸遇难。

现场视频,大家都看过了,可以用“惨烈”二字来形容。一时之间,为什么车门打不来,为什么安全气囊没有弹出,为什么“遥遥领先”没有应验……

问题一连串地抛出,直指“虚伪”的面皮。对此,问界官方都一一给出了答复。对车不懂行,无法知晓问界的回复到底合不合理,符不符合事实。只是有一个问题,始终“想不明白”:

事故是26日发生,为什么直到28日中午,才引发了媒体关注,才上了热搜?

难道说,是媒体“后知后觉”,或者是相关消息在28日才上传?从网上流传的受害者家属的发帖中我们知道,并不是如此。

在事故发生几个小时之后,受害者家属就已经得知了消息,并且相关视频就已经发布出来了。但是,你发一次,他们删一次;你发两次,他们删两次。直到28日,媒体“看到”,并介入,事情才进入到了公众视野当中。

即使如此,还不算完。中国新闻周刊在28日12点31分发布的这条微博,是起初传播最广的。但是,它不见了。随其一起消失的,还有热搜榜上的相关词条。

是哪一双手,一直在强力地摁着,一直试图想要让公众不去关注这起事件,他们的目的又是什么?

很显然,将真相遮掩是没有任何正当理由的,也不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从公共角度来讲,这事关万千车主的生命安全。这样的举动,不仅不负责任,而且还十分可恶。

我们还可以从另外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近年来,一些地方面对舆情,通常采用的手段是遮掩——删。他们之所以能够做到,是因为有“权力”之手。但是,问界仅仅是一家企业,他们又是如何做到的?

不可否认,在过往的实例中,有一些企业也是能够达到“删”的目的。不过,他们的能量相对较小,也无法捂得严严实实。最终,人们很容易突破“罗网”,让真相大白于天下。但是这一次,别的就不说了,他们竟然有能力将中国新闻周刊的微博给删除——这是很了不得的力量。

说实话,看到这一幕,感到了一丝的可怕。

有些事情,鉴于对方的身份,我们感到无能无力。可是,当面对一家企业,面对着本该由消费者来决定其信誉,面对着它本应该秉承“市场精神”的时候,却看到了一双强有力的手——“权力”。这个社会,如何自处?

当“权力”充斥着每一个角落,每一个行业,“三聚氰胺”卷土重来,就不是一句空话。背后,就是你我他这样的普通人,将成为又一个“大头娃娃”。这个逻辑,不难理解。

好在,这一回合中,媒体与公众获得了胜利。但是,下一回合呢,我们能够始终保持胜利吗?

市场的,就应该交给市场,而不应该附着其它东西。一旦附着了,企业就像拖着重物前行,走不快也走不远。它的心思,也不会放在提高产品性能上,只会夸夸其谈,并且热衷于“搞关系”。

恒大的教训,已经够惨重的了。

其实,网友的一个评论最值得深思:还是买特斯拉好,出了事全网帮你维权……

不是说特斯拉就是好,而是说在如此严格“监督”之下,特斯拉敢不把自己的车做得更好吗?如果不这样做,大家会用脚投票的。

如果每个企业都能够得到特斯拉一样的待遇,那么3·15晚会也可以告别历史舞台了。这,难吗?通过特斯拉,我们知道并不难,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