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上饶横峰中学一位副校长获得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横峰县宣传文章称,该同志“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做到以校为家。他一心想着学生,几乎无暇顾及家庭,其妻子曾怀有身孕还得照顾家里各项事务最后妻子由于劳累过度、营养不良两度面临流产,但是同学们在学校的饥寒冷暖、喜怒哀乐简老师几乎事事关心、事事用心,真正诠释了一名平凡劳动工作者立足本职工作,不忘初心、爱岗敬业的精神内涵。”

我第一感觉,嫁给这位副校长,算是倒了霉了。

第二个感觉,写这个小作文的人,很有可能刻意拔高,里面有水分。

从后面的事迹来看,副校长爱岗敬业是肯定的,工作太忙应该也是事实,但是妻子“营养不良、两度面临流产”,是不是他不顾家的结果?

如果不是,这是虚假宣传,这种宣传,对个人不是光荣,对全社会更没有好处;如果是,这种男人不能嫁,而且,他不配获得省五一劳动奖章

“小家”和“大家”的利益从来都是一致的。“小家”过不好,“大家”能好吗?就拿这个家庭来说,幸好妻子只是“面临流产”,假如真的流产,这不是社会的损失吗?

或者营养不良的妻子生下先天营养不良的孩子,孩子从小得病,将来这个家庭的问题,不就是社会问题吗?或者从小不管孩子,孩子长大后搞校园凌霸,成了小恶魔,不是给社会造成危害?

极端舍小家的做法,归根到底,最终是社会来承担成本,而且这个成本极大

如果此事是真的,一个对家庭极端不负责任,一个把妻子累成这样的人,我看妇联该过问了,组织该找他谈话了,甚至法律该介入了!

2

中国传统文化里有一种很不好的习惯,就是拼命让老百姓做圣人。比如舍小家顾大家,如果向上追溯的话,可以找到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向下一直延续到杨朔的《荔枝蜜》,当年我们写作文,全都是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个小蜜蜂。

恶劣的是,是把日常生活拼命拔高。说孝道,就搞个二十四孝;说贞洁,就竖起无数贞节牌坊。

汉代有个郭巨,家里粮食不够吃,两口子商量,把三岁的儿子活埋,省下粮食给老娘。他们抱着儿子去挖坑,结果挖出了一坛黄金,坛子上写:“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这就是埋儿奉母。

这个故事没有任何人性,但是它骗了中国老百姓一千多年。所以鲁迅在《二十四孝图》中说:“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倘使我的父亲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

这种谎言无助于世道人心,绝不会让人心变好,只能使人心变坏。

活生生的例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李泰,他可是才华横溢,饱学之士。有一天他跟父亲说,如果让我继承大统,我就杀了我的儿子,将来我死了,把皇位传给弟弟李治。老爸啊,我毫无私心,我真的是为了咱们大唐百姓着想啊,不信我现在就去杀了儿子!

唐太宗赶紧拦着,别杀我孙子,他心里挺感动。但是褚遂良很快揭穿了李泰的把戏:一个连自己儿子都能杀的人,还有什么事他干不出来?还有什么人他不敢杀?一个连自己儿子都能杀的人,他怎么可能施仁政爱百姓?他又怎么可能把位置传给弟弟?这人坐了天下还得了!

唐太宗有一片爱子之心,他只是把李泰降为郡王,没有再难为他。

一个口口声声毫无私心的人,他很可能有成为李泰的潜质,至少他在说谎!

3

哲学家说,有两种个人主义,一种是极端自私主义,这是坏的个人主义;另一种是“个性主义”,讲究个人权益、自我独立、自我发展,这是好的个人主义。

人们在现实中说谎成了习惯,作家就会在作品中说谎,于是人的精神生活就被谎言包围。郭巨的埋儿奉母,分明就是说谎文学,这种东西,我们见得多了:拼命塑造道德符号,反而看不见正常的人。

胡适说得好:

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人人大公无私,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

我宁愿相信江西这位副校长是个爱岗敬业的好人,妻子营养不良是因为她的体质原因,而不是因为副校长放弃了做丈夫的责任。

这样我们就只需批评写小作文的人就行了:让说谎的文字走开。

我更愿意看到一个工作家庭两不误的劳动奖章获得者,这样的人更贴近我们的生活,大家能从他身上学到东西。

从郭局身上能学到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