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下午临近下班,石油开发中心财务计划部负责经济评价的王嘉敏伸了伸懒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又省下了900万!”

省出900万元的,是即将部署的两口页岩油井。五天时间,王嘉敏用技术可行和经济有效两把“尺子”,从钻井、开发、采油、地面等环节一点点地“抠”出了这些钱。

王嘉敏从生产保障服务中心采油工艺岗转岗到财务计划部经济评价岗,已经一年多的时间,“过去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现在是精打细算过日子。”

2023年1月,王嘉敏的办公地点从生产保障服务中心办公楼的110室,搬到了30米之外的公司办公主楼101室。和王嘉敏一同调入财务计划部的还有负责油藏开发的郝守翠和负责作业工程的王栋。

“不仅仅是工作地点的变化,更是财务与业务的融合,体现了生产经营方式向油藏经营型转变。”石油开发中心党委委员、总会计师马建波说。

马建波介绍,油藏经营价值同向、目标同向有思想共识,但抓手不足,主要表现在财务管理工具与日常工作的契合不足、专业部门对财务经营参与不深、基层单位对会计工具理解不够。

“之前业务部门考虑更多的是技术可行性,也算账,但很少算经济效益账。而财务部门重经济有效,不精通业务。”郝守翠说。业务部门拿着技术可行的“尺子”,财务部门拿着经济有效的“尺子”去分别衡量一项业务,二者之间缺少一种合二为一的纽带和桥梁。

分别精通地质、开发和工程的技术人员走进财务计划部门,既搭建起了桥梁,又补齐了财务人员不懂业务的短板,同时还为技术和经济指标把好关,共同管好“钱袋子”。

王嘉敏进入财务计划部后,负责新区产能建设评价,一年省下了170万元的第三方评价费用。郑6平102新建产能区块的投资,也让王嘉敏优化了7%。

郝守翠与王栋充分发挥业务特长,跟业务部门和各采油管理区建立起油水井措施“四库”平台,构建起满足油藏经营管理的增量项目管理会计工具,有力支撑了经济决策。

岗位的变化让三名技术人员首先感受到观念转变的冲击:“过去认为效益评价是对油藏开发的一种束缚,认为技术可行,效益差不多就行,现在看问题的角度变了,必须是二者兼顾。”

业务与财务的深度融合,带来的观念转变逐步在业务部门深入人心。科研所副所长刘崇瑞最大的感受是,油藏经营意识强了,懂得了算效益账的重要性。数据显示,2023年,公司措施经济有效率同比提升8.1%。

4月5日,王嘉敏完成了义104区块的新区产能建设方案的评价,把投资压减了11%。一年多来,通过优化,石油开发中心的投资减少10%。

王嘉敏打趣地说,如果把财务和业务分别比作为两个“1”,我就是那个“0”,之前的110办公室,说明自己跟财务之间被业务隔开,现在的101办公室则表示自己跟财务和业务零距离,“手里有了两把“尺子”,保证一项业务既技术可行又经济有效。”(胜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