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解读中国经济》

一、作者介绍

本书作者为林毅夫,出生于台湾省宜兰县,现任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担任过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是一位真正的经济学大师,其对中国经济的认知,非网络上大放厥词的阿猫阿狗经济学家所能比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两岸经济水平相差巨大的1979年,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金门马山连连长林毅夫弃暗投明,只身一人泅渡3小时来到厦门。由此带着令人敬佩的传奇色彩,开启了他在大陆崭新的人生。

林毅夫参军时的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毅夫参军时的照片

来到大陆以后,他先后在北京大学和耶鲁大学求学并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此后一直专注于中国改革和经济发展问题研究,其提出创造性的“新结构经济学”,摆脱了西方经济学界的主流理论,为发展中国家真正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

二、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面临的几大问题(城市改革、农村改革、国企改革、金融改革)以及发展中国家应该采取何种方式以快速实现工业化,赶上发达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个人感悟

下面谈一下读完本书后印象比较深的2个点。

1.李约瑟难题的解释。上中学时,历史课本给我们介绍了屈辱的中国近代史,在了解以后我们往往会有疑问,为什么在古代如此强盛、以至于万国来朝的中国到了近现代就变得如此落后、甚至在清朝几乎沦为了帝国主义的附庸呢? 书中林毅夫的解释是:在工业革命以前,技术变迁来源于经验性试错,也就是说新技术是在人们的日常劳动生活中无意间发现的,中国由于人口优势,发现新技术的概率自然最大。而到了工业革命,经验主义被科学实验所取代。中国由于一直采取科举制度,不重视自然科学,因此逐渐落后于西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重工业优先”or“比较优势战略”。林毅夫说,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起步阶段,总是抱有美好愿景:通过优先发展重工业实现富国强兵,走上现代化道路。而事实证明采取这一做法的国家都失败了。反观亚洲四小龙,即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它们都采取了“比较优势”战略,创造了东亚奇迹,成为二战后经济水平唯五(余下其一为日本)赶上发达国家的经济体。个人对于“比较优势”战略的理解,优先发展符合本国资源要素禀赋的产业,就像搞体育一样,有人适合打乒乓球、有人适合打网球、有人适合踢足球,国家也应该发展适合自身国情的产业。搞不同体育的判定标准是身体情况,发展适合产业的判定标准是价格信号,也就是指导要素最优配置的指挥棒。

台湾夜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台湾夜景

看了本书,你会对中国改革面临的问题,以及我们未来往何处去会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笔者购买的实体版《解读中国经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笔者购买的实体版《解读中国经济》

原创:晨枫财经

2024.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