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教育部在《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我国高校总体可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三大类型。其中,应用型高校主要培养从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本科以上层次应用型人才,并进行社会发展与科技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换言之,应用型高校培养的人才主要进入制造业,主要与许多“卡脖子”的技术应用紧密相关,如芯片,智能制造等。而此类高校的培养目标,恰恰也顺应了我国当下主流的产业人才需求。因此,近年来,具有“应用型”办学特点的高校,受到了不少考生与家长的广泛青睐。而在这当中,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便是其中“热度”很高的一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大连东软能够如此受考生喜爱,小编以为这同该校突出的“ICT”办学特色有关。要知道,目前是信息时代,在各类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发展势头强劲,但有能力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却很少。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共有超过7成的学生都在信息领域相关专业深造,从事行业都是工科方向,较少发散到其他学科。这种颇具行业性的人才特点,其实和该校的王牌专业群紧密相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小编了解,在教育部发布的2019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名单中,大连东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两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网络工程专业则成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而这些专业都是当下IT方向的大热专业。

另外,该校早在2020年已在人工智能领域布局,与百度深度合作,成立了百度人工智能学院,搭建人工智能专业。这种在与业内头部名企合作下发展的专业,也已成为大连东软的一大办学优势。也就是说,在ICT领域的人才培养上,大连东软不仅培养方向多,且质量均属一流、紧跟产业前沿。试问,这样的专业布局,如何不令一众考生心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拥有一流的专业、保证自身教学水平外,在建校之初,大连东软便发现了一个阻碍学生发展的痛点:企业需求和高校人才培养间存在的“断裂带”。简单来说,就是传统教育培养下的学生无法胜任现实工作,导致“难就业”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大连东软决定将“被动”定制(也就是企业招人、筛选)变成“主动”定制,迎合社会发展需要,向未毕业的同学们传授企业的现实技能。

决定了大方向,该校便开始着手改革,制定了“引企入校、产教融合、园校一体”的办学方针。不仅先后拥有了省级大学科技园、数字技术产业园区和健康医疗科技园区;学校还引入紫光华山、阿尔派、惠普等多家知名企业,创新性地构建了一体化的医工结合创新平台,并与百度、东软、英特尔、用友、简伯特、埃森哲等头部名企,开展了较为紧密的校企融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得益于这些校企合作的平台与资源,同学们能够与企业导师面对面,接受一流的、前沿的、符合企业聘选人才标准的能力培养。而参与合作育人的各大名企,也会每年给出大量的实习、就业机会,让该校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的从业待遇。如此一来,既降低了企业招聘、培训的用人成本,也为学校的学生谋得了一条“好就业、就好业”的发展道路。

果然,在应用型的办学定位、针对性的专业设置以及多样化的校企合作下,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已累积向社会输送了6万余名应用型人才,历年就业率均在90%以上。并且,该校每年进入ICT领域知名企业的工作发展的毕业生人数日渐增加。这种“直通车”式的独家优势,也无外乎受到了历届考生与家长的欢迎,成为想要追求优质发展的考生们不可多得的优质成长资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难看出,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作为一所创新性应用技术大学,不管是教育资源、业界口碑还是学生发展,都算得上是同类型院校里的“拔尖生”。而这种应用型一流院校的“一站式”、“高质量”、“强发展”的宝藏育才模式,相信也会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成为更多考生的第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