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件事:据观察者网报道,菲律宾总统通讯办公室发表声明称,近期网络上出现了一段伪造的菲律宾总统马科斯的音频,试图让人相信马科斯威胁“对中国采取军事行动”。声明强调,马科斯从未下达过类似命令,菲律宾民众需要对虚假信息提高警惕。

这段音频一个与马科斯相仿的声音称,如果中国“攻击菲律宾”,菲律宾军队将采取行动,不能允许菲律宾人“受到中国的伤害”。伪造的音频迅速引起菲律宾政府的注意,菲律宾总统通讯办公室作出澄清,强调这段音频并不属实,马科斯从未下达过类似命令。

在这段音频发布之际,中菲之间因南海频繁发生争端而关系日益紧张,可见背后之人居心叵测。毕竟,这段音频所发布的社交媒体有西方大公司的背书,人们很容易以为自己所听见的内容是真实的——音频中的“马科斯威胁对华开战”,这可能会引发巨大危机,无外乎马尼拉当局如此严肃。

对此,菲律宾国内专家认为,中菲不太可能是此次假音频事件传播的幕后黑手,因为煽动紧张局势加剧并不符合两国利益。那么,如果南海发生异动,谁会受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菲律宾法律规定,此类行为是非法的,所以普通民众基本上不会冒着如此大的风险,伪造涉及马科斯的敏感政治言论的音频。再者若菲方清楚这段视频对中菲关系,以及南海问题会产生负面影响,应当在事情发生第一时间,由马科斯亲自出面澄清,而不是透过总统通讯办公室作出解释,任由事态继续发酵。如今菲政府将自己包装成“受害者”的形象,无非就是想转移矛盾,另一方面菲国内在美菲军演的特殊时机,或许是菲方想借此为两国军演造势,给中方施加更大压力。

菲律宾长期觊觎着我国岛礁,但同时也清楚,单凭菲律宾自身的能量,再怎么折腾都无济于事。虽然在南海问题上,中方一直在释放善意,但底线也非常清晰。谈可以,但任何条件都不能损害中方的主权利益。任何形势的威胁,都注定是没有意义的,中方的立场不会有丝毫动摇。此前,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吴谦大校在回应美菲联合军演时就明确表态,解放军密切关注美菲相关动向,将采取有力措施予以坚决应对。言外之意,美菲军事讹诈这套把戏,对中方没用。

第二件事:据上观新闻报道,连日来,美国多地高校学生要求加沙地带停火、美国停止军事援助以色列的反战抗议持续扩大。美国国会共和党籍众议院议长迈克·约翰逊前往哥伦比亚大学,要求学生结束反战抗议,说必要时将出动国民警卫队。

新一轮巴以冲突持续六个多月,反对美国政府巴以政策的抗议活动在美国高校校园时有发生,但哥伦比亚大学上百名学生18日被逮捕,引发全美更多学生反战抗议活动。

拜登总统对学生的态度很强硬,谴责他们是“公然的反犹主义”,科顿等26名参议员联名写信给拜登,要求政府在大学里恢复秩序。

带头举行抗议的哥伦比亚大学有这方面的传统,60年代反对越战的抗议浪潮中,该校就是举旗的,目前该校学生并未屈服,又在校园里搭起了帐篷,否认自己“反犹”,称他们反的是以色列国家及其支持者。另外该校的一些教授和员工也站出来支持学生。

美国经常发生示威游行,最近一次全国性大规模抗议浪潮是2020年的“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2011年则发生了占领华尔街运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议院教育委员会共和党主席维吉尼亚·福克斯致信哥伦比亚大学领导层说,对校园内“持续不断的混乱感到非常担忧”,并警告校方如不约束抗议活动、恢复校园秩序,联邦拨款将面临风险。共和党众议员斯特凡尼克则要求沙菲克立即下台,因为学校领导层“显然已经失去了对校园的控制”。

4月22日凌晨,沙菲克在警察入校逮捕事件后首次发声。她在给学生的电子邮件中写道,目前的紧张局势被“与哥伦比亚大学无关的个人利用和放大,他们到校园来寻求自己的议程”。

在美国这个整天歌颂民主、正义的国家,却几乎看不到正义。学生慷慨激昂的演讲,最后换来的只有处罚,没有人会在乎他们口中的和平。按照当前的发展轨迹来看,最后大概率是部分学生为此而背负学校处罚,对于以色列的谴责、指控则被一笔带过,甚至不会出现在议会上进行讨论。学生集体抗议并不是一个值得提倡的做法,但如果美国能够公平、公正对待巴以问题,学生还会以身犯险、集体抗议吗?

第三件事:据观察者网报道,阿根廷外交部宣布,阿根廷已要求国际刑警组织对伊朗内政部长艾哈迈德·瓦希迪发布通缉令,并请求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政府将其逮捕,因瓦希迪涉嫌参与1994年布宜诺斯艾利斯犹太人文化中心爆炸事件。不过伊朗一直否认相关指控,驳斥其“出于政治动机”。阿根廷外交部在一份声明中称,瓦希迪是爆炸事件的责任人之一,他目前是伊朗访问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的代表团成员,国际刑警组织已应阿根廷的请求发出了寻求逮捕他的红色通缉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根廷检察机关指认伊朗政府主使黎巴嫩真主党武装实施袭击,国际刑警组织随后也对多名真主党和伊朗军政高官发出通缉令。而伊朗政府则称这一认定是出于政治动机,并表示这是基于毫无根据的指控。

这样的事情可谓来的非常突然,事先毫无征兆,可谓打伊朗一个措手不及,但明眼人都知道这是美国人搞的鬼,说白了就是给伊朗添堵,借力使力不费力,从而借助这一事件美国还能领导西方对伊朗施压。

2006年,阿根廷法院要求引渡八名伊朗人,包括前总统阿克巴尔·哈希米·拉夫桑贾尼、伊朗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前文化团体艾哈迈德·瓦希迪等。2013年,当时的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基什内尔与德黑兰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同意成立一个“真相委员会”来调查这次袭击。

阿根廷已经通知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两国,要求他们按照国际刑警组织的条例逮捕瓦希迪,以便将其引渡到阿根廷。但莱西一行已经离开了巴基斯坦,正在飞往斯里兰卡,巴基斯坦把阿根廷和国际刑警组织的话当成了空气。伊朗是斯里兰卡最大的援助国,也是斯里兰卡茶叶的最大买家之一,犯不上为千里之外的阿根廷自毁前程,看来阿根廷只能另想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