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警30年来,现任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北湖新区勤务大队大队长、二级警长的赵广国,始终坚守公安工作基层一线,用心用情服务群众,先后荣记个人一等功、三等功6次,受到嘉奖10余次,被评为省公安厅“齐鲁先锋警员”、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好人”,被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荣誉称号,2023年12月被评为第九届济宁市道德模范

2022年夏天,济宁普降大暴雨,造成市区道路大面积积水、拥堵。赵广国带领民警逆行而上,全力维护交通秩序。在大暴雨中,他站在水里,用身体作水位标尺,徒手救援、赤脚清淤,一干就是10多个小时,事后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济宁最美“浇警”。

极端天气时,他不曾缺席;常态监管中,他更是细致入微。

临菏路段是济宁城区南部贯穿东西的唯一交通大动脉,每天重型货车通行量达3万余辆,平均每分钟达21.8辆次。2022年10月,他发现火炬路以东的临菏路段近两公里路灯不亮,但该路段夜间经常有重型货车临时停靠,周边电动三轮车、四轮车时常经过,极易造成事故。

经调查发现,2021年该路段拓宽施工,但合同上并没有高压线和变压器建设项目,致使道路通车时虽有路灯但无法通电照明。为此,他多次找到施工方、承建方了解情况。经过多方协调,承建方最终又追加了200万元项目资金进行建设,群众生命安全有了保障。

这只是他细致入微深耕基层的一个缩影。这些年来,面对交通复杂区域的乱点、堵点、难点,作为基层党组书记,赵广国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行 “五个大抓”党建工作法、“1+6”党建工作法,积极联合辖区街道办事处,组织辖区商圈企业单位,打造“党支部共建联盟”工作机制,为整治城市交通顽疾提供了经验。依托“网格化”管理、“三联”工作机制,创新推出交通管理精细化“1+1+N”工作模式、“三圈两边”管理“1121”工作机制,科学整治道路交通秩序。

位于商业繁华路段的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每天就诊车辆达1.2万余辆,就诊人员达3万余人,内部和周边的停车位难求,衍生出违法停车、占道营运等“顽瘴痼疾”,群众对此颇为不满。

赵广国主动担当,牵头组织医院、街道、派出所、城管、交通等多家部门成立了综合治理办公室,在调研论证基础上建立了“1121”工作机制,每天各成员单位在职责范围内开展日常治理,每周由职能部门牵头开展一次专项整治,每两周开展一次“大扫除”综合整治,每月开展一次集中攻坚行动,有效整治了医院周边各类违法行为。

对于特殊人群,他也有自己的应对思路。辖区有个残疾人驾驶员王勇,常年在道路上违法停车载客。在坚持严格执法的前提下,赵广国耐心劝说,与他结成帮扶对子,力所能及地帮他解决生活困难。有一天,王勇万分焦急地给赵广国打电话,他患有孤独症的儿子,前日晚上外出未归,多处找寻无果。赵广国彻夜排查200余个路口监控,并联系广播电视台发布寻人启事,最终在百余里外的邹城市大束镇找到了饥寒交迫的孩子。感动于赵广国的倾情相助,王勇制作锦旗表示感谢,也不再违法载客。

服务群众,他无微不至;陪伴家人,他却频频缺席。由于基层交警工作的特殊性,他总是天不亮就上路执勤,直到深夜才回家,越是节假日,工作越是繁重。一天晚上,他腹部剧痛难忍,被紧急送到医院,当时血压降到40毫米汞柱,几近昏迷,被确诊为急性胆囊炎,静脉注射治疗至凌晨5点。本应好好休息的他,想到上学的孩子和上班的群众,又强忍身体不适,准时到达了执勤岗位。

寒来暑往,岁月无声。赵广国说,穿上这身警服,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种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