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工作中有没有遇到过这种场景,老板强推一个方案,但你们团队所有人都不认同,最后迫于职权压力而妥协。

虽然很不理解,但也只能硬着头皮去执行,过程中的难受程度可想而知。

我想,但凡是做产品的读者应该都经历过吧。

之所以想跟你们聊这个话题,也是源于我昨天在后台收到的一条留言,可以说完美契合上面这个场景了。

这小哥说他们已经竭尽所能去说服老板,甚至还做了一份 20 页的 PPT 去论证方案本身,但最终结果都是老板的一意孤行。

明天他们还有最后一场产品讨论会,所以过来提前问我有什么建议和方法?

说实话,我觉得按照他们现在的处境,真的很难了。

这种难并不是说论证方案本身的问题或者合理性,而是难以改变老板的执念,尤其是一个把自己当做产品经理的老板。

类似的事儿我也经历过,经验和教训告诉我,现在要做的不是从逻辑和想法层面去战胜老板,而是去实现他的想法。

相信我,你越挣扎,对后续的结论越不会有什么改观,甚至还会收到来自老板的不满。

当两方都有执念且各不让步时,事情是不会有进展的,如果不能证伪,那就想办法去证实吧。

不管这种客观事实最终是好是坏,结果是不会骗人的。不是为了战胜谁,而是为了让事情有进展。

如果你看过我之前写的文章或许会有印象,类似的事我也经历过,当时我们团队尝试了很多方法,但结果本身没有任何改变,过程中的消耗反而还很大。

后来我算是学乖了,不管是做其他产品还是现在给一些公司做产品顾问,如果我识别出老板本身有产品经理意志,我是不会强势去改变他想法的,因为我知道这样收效甚微。

如果用一个不恰当的比喻来对比,那就是你觉得榴莲好吃,而对方觉得是一坨屎。

因此,做产品的过程是带有明显的主观个人偏好的,是存在执念的,就看产品一号位的偏好和执念能有多大的正确概率。

这里我也想说下,不同人对产品的体感差异很大,我见过一些高阶产品经理的体感往往很准确,而有些新手可能差个十万八千里。

这种能力不完全靠经验和方法获得,而是有一定的天赋成分。

虽然我不觉得这是关键因素,但做产品的确是有天赋加成的。不要脸的说,我对产品的体感算是有一点天赋。

我觉得这种天赋起到的作用没有那么强,往往是在一些直觉上让你更接近客观正确答案,所以我才说这并非关键因素。

相对来说,做产品的思维、认知和方法更重要,这是能靠高密度和高质量的实践以及复盘总结提炼出来的。

只不过,大多数人没有这个耐心和心力。

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高阶产品经理很少了,一方面他们踩中了高价值需求的红利,参与了一个好项目;另一方面就是自己在产品思维、认知、方法上开了窍。

这种开窍也不是自动发生的,必须要高密度高质量的实践以及总结复盘,最好加点外界干预,这个干预实施者最好是直属领导,且后者必须是个有点天赋的高阶 PM。

如果你的老板是个产品经理意识很强且有个人偏好和执念的人,但就差点天赋和成功案例,那你会很不幸,因为你会持续为他的偏误买单。

如果你的老板是个产品经理意识很强且有点天赋的人,且有过成功案例和真实产品体感,那你会是个挺幸运的人。

虽然现在市场上的高价值需求已经很少了,但不代表产品经理就没有成长的环境和机会。

对产品经理来说,我觉得要放弃造摩天大楼的执念,因为核心地块上的大楼都建起来了。

没有了这种执念,就要沉得下心去建平房,甚至是移动板房。

带着造摩天大楼的执念去建平房,势必会很难受。

我知道现在很多人不看好互联网,不看好互联网产品经理,甚至有一些已经下桌离场。

但在我看来,故事还没有结束,有人离开是好事,缓解竞争还能释放空间,蛰伏是为了下一次的爆发。

要想复刻 2018 年之前五年的产品神话,很难了。

要想创造 2024 年之后五年的产品故事,还有机会。

················· 唐韧出品 ·················

安可时刻

最近有很多读者后台询问我能不能帮忙优化简历、能不能帮忙内推工作、能不能帮忙做职业辅导。

我说可以,但现在排得很满,优先给参加线下产品训练营的同学提供帮助,然后是星球内的同学。

如果你还不知道怎么加入我们星球,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你可以获得一系列的权益。

当然,我比较讨厌给我发一大段话求助,然后我告诉他需要先加入星球时,顿时没了声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