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新县大王镇中六村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在白洋淀大道北线建设“鱼米之乡”水稻种植区。

雄安新区坚持把加强党的建设贯穿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各环节、全过程,通过打造过硬队伍、夯实组织基础、创新联建机制、强化乡村治理,走出一条具有雄安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

培育乡村振兴“领头雁”。深入实施农村“领头雁”工程,出台激励管理办法,明确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具体措施。建立村党组织书记“蓄水池”,将1833名优秀年轻干部纳入信息库,全方位培养锻炼。加强村干部、年轻党员、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育,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建立人才交流培养机制,在容城县贾光乡王家庄村建立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全方位培养乡村振兴带头人。突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主题,组织基层干部到山东、浙江、江苏等地开展培训,切实提升以党组织书记为重点的基层干部政治素质和能力水平。

建强村级党组织。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新区、县、乡逐级建立整顿台账,采取“四个一”“村村到”等措施,确保整顿到位、动态清零。持续开展党建引领“美好乡村、美好社区、美好生活、美好未来”示范创建,累计专列财政资金6500万元,吸引各级各类资金超过3亿元投入乡村,集中打造了85个新区级示范点,重点扶持设施农业、荷叶加工、乡村旅游、仓储物流等强村富民项目。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打破区域界限,与山东潍坊开展跨区域党建联建,容城县城子村、安新县东垒头村1期项目已建成投产,截至今年初,销售额约1100万元,利润约430万元。发挥新区参建企业多、央企国企多、资源条件好的独特优势,组织170家企业与120个村开展村企党建联建,提供就业岗位1900余个,注入产业帮扶资金5200余万元。实施集体经济“提质增量”行动,推广“党支部+龙头企业”、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等模式,依托白洋淀资源禀赋,大力发展创意农业、仓储物流、荷叶加工、乡村旅游等业态。截至2023年底,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超过90%,有186个村年收入超过100万元。

强化乡村治理。健全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村委会、村监会、综合服务站、经济合作社“五位一体”组织体系,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其他组织协调联动的基层治理工作机制。把党组织建到网格上,整合各方资源,加强网格员队伍建设,择优选配,定岗压责。推广“十户一长”包联机制,形成以村党组织为中心,以户长为节点的村级治理体系。大力推广使用村级事务公开平台,及时录入党务、村务、财务公开信息,形成了群众积极参与村务、管理村务、监督村务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