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车展开幕前一天,地平线发布了备受期待的征程6。余凯在发布现场表示,轻舟智航和鉴智机器人作为地平线的软件合作伙伴,在拿到芯片方案的3天内就完成了模型部署,7天内就完成了精度优化,15天就已经开启了实车测试功能验证。而在过去,达到这个目标通常需要6个月。

在北京车展现场,轻舟智航(以下简称轻舟)联合创始人、CEO于骞就围绕基于征程6的方案开发故事、轻舟乘风方案,以及该公司的最新进展进行了解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跨过规模量产的门槛

2022年,在与地平线展开战略合作一年后,轻舟在当年年底推出了在征程5上的方案,并在次年拿到了多家头部主机厂的定点。

“我们选择地平线并不是选择某一款计算方案,而是选择了相应生态...到目前来讲,我们已是征程5芯片方案出货量最大的供应商。”

于骞表示,量产规模对于数据积累至关重要。预计轻舟今年会有几十万台的量产交付上车,到明年甚至会达到百万级。对于软件供应商来说,这意味着跨过了一个非常大的门槛。

“基于征程5和征程6的系统兼容性,我们可实现从前者到后者平台的快速迁移。而在此前,我们已经推出了基于征程5的BEV全栈的感知,以及行泊一体的全栈量产方案。”

于骞认为,轻舟基于征程5的BEV感知、时空联合规划等技术已得到广泛验证。未来,主机厂很少会再选择未经过规模化量产应用的产品方案了,所以有量产经验的供应商会异军突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模型为中心”到“数据为中心”

于骞介绍称,征程6的一大改变就是能够高效支持Transformer。“通过实际使用可以发现,在征程6上的Transformer使得很多模型开发效率都有大幅提升。

”例如,道路几何的模型提升是非常明显的,这使得在城区内部、以及夜晚场景下,通过感知模型在线建图的能力大大提升。”

他介绍称,在此前提下,系统能够针对一些复杂路口自动产生道路的几何关系,以及道路的拓扑连接,从而降低对高精地图依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谈及大模型对自动驾驶的影响时,于骞认为其整个技术演进的过程,主要分为三方面:

1、多任务大模型。就像ChatGPT能做很多事情,而非单点任务。

2、多模态大模型。既可以处理图像数据,也可以处理激光雷达数据和毫米波数据。甚至在离线模型里,也能加入大量的文字、语言的信息来帮助训练。

3、实现极低成本的监督,这是能够使用海量数据的关键要素。于骞表示,目前轻舟90%以上的任务都实现了完全的自动化标注和自动化数据生成。在某些任务上实现了99%甚至100%的完全自动化标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他还提出了一个趋势——在从前的以模型为中心的开发模式中,大家会将数据锁住,然后不断优化模型;而现在的自动驾驶已经转向以数据为中心的开发模式,这使得自动驾驶体验成为了“活的体验”,系统能够越用越好、常用常新。

“数据的力量是越来越强大的,如果只有模型没有数据,在自动驾驶现阶段发展来讲是寸步难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端到端技术的发展方向

提及解释传统多模组自动驾驶方案的弊端,于骞解释称,在通过感知来识别动态及静态目标后,这些经过抽象的信息又传递到下一个网络中,显然会造成信息损失,导致抽象可能并不合理。

端到端之所以能解决这种问题,是因为它能通过一个完整的网络,实现从感知、预测到规划的完整闭环,完全实现数据驱动。

“但端到端并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方法’,它也需要内部的building blocks,增强其可解释性。我们可以利用之前半监督或者弱监督的一些信息,使得模型更快收敛,增加模型的可解释性。”于骞说,去年轻舟已经将感知和规控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更好的迭代方法。

进阶版“轻舟乘风”方案

基于征程6,轻舟的矩阵“轻舟乘风”系列有了新的面貌。

其中,乘风Air版本基于征程6E的方案,用7个摄像头,可以实现完整的高速NOA以及城市LCC+的所有完整功能,实现行泊一体,包括本层的记忆泊车、无图的超车匝道通行等功能。

该方案复用了泊车的鱼眼摄像头,使得其传感器复用率更高,能够提高更多的性价比,使其可下探至10万级的车型。

而中配方案乘风Pro使用了征程6M,11个摄像头的方案。它可以支持高速NOA和城市LCC+,可拓展到城市NOA以及行泊一体方案。同时,它还增强了通用障碍物的绕行功能、施工区域通行能力、决策变道能力,以及主动安全的横纵向能力。这也是轻舟重点推荐的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全家桶”乘风Max,它能以11V+单激光雷达实现端到端、行泊一体的方案,具备城市NOA、跨层记忆泊车、复杂的城市场景通行能力,可以支持20万元价位以上的车型。

从征程5 到征程6,我们已经明显地看到体验有大幅提升。不管是性能还是性价比,征程6都不是简单的平替。”于骞介绍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到研发速度,于骞表示,之所以能在征程6平台上进行快速开发和优化,一方面是由于地平线越来越好的工具链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轻舟已在征程5上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他透露称,乘风方案会和征程6同期交付,且已有很多意向定点的客户。从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就会有大量基于征程6的解决方案交付给消费者。

*「RoboX」聚焦智能汽车、机器人等超新星智能体,共同探索、关注AI在物理世界中的最新应用与趋势。同时,我们也致力于用通俗、精炼的语言为忙碌人士解释热门的智能化技术名词。如果您有希望快速了解的相关内容,请给我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