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拥有1000多万人口的东莞对精神卫生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作为东莞唯一的市属精神专科医院,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东莞市精神卫生中心)的重要性由此越发突显,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为更好推介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东莞市精神卫生中心)各专科专家,我们特别推出麦洲岛的心灵之窗系列报道,盼望通过这一扇扇“窗”,让更多人更加真切、直观地了解精神科医生。

为保护隐私,我们隐去了所有患者的姓名和图像,但他们都是真实存在的,他们都是与我们一样生活在这个城市的普通人。但愿他们的经历能给你一些启迪,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面对挑战。

01

酒瘾、网瘾、毒瘾、药瘾······在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的成瘾医学科的病区里,副主任医师甘晓文接诊过各种各样的成瘾患者。

这些患者的背后都有一段因成瘾而偏航的人生,有的妻离子散,有的学业中断,有的失去工作,严重者身心俱损,社会功能丧失。

“因此想帮他们走出精神的孤岛,解开瘾疾的枷锁”这是甘晓文的初心,也是一直践行的使命。

从医十余年,甘晓文不断精进医术和治疗理念,在他看来,多帮助一位成瘾患者,就多拯救一个偏航的人生,多挽救一个无助的家庭。尽管在征服瘾疾的路上任重道远,但他坚信行则将至,行则必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年少爱上酒滋味,

多病缠身“悔断肠”

“我也知道喝酒对身体不好,但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话音刚落,前来就诊的患者阿杰(化名)摔倒在地,继而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四肢抽搐。甘晓文初步判断是癫痫发作,出于医生的本能,立马呼叫护士一起进行急救,静脉推注药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患者因为癫痫发作而出现继发性伤害。

几分钟过后,阿杰终于恢复了意识,四肢抽搐慢慢停止。就在两天前,阿杰也发作过一次,家人对此感到十分惊慌诧异,因为家族并没有癫痫史,怎么会突然癫痫发作呢?

经过仔细询问,发现正值而立之年的阿杰,竟有长达15年的饮酒史。由于年少辍学,阿杰沾染上了酒瘾,一开始只是小酌几杯以解苦闷,但近7年来却嗜酒成性,几乎餐餐不离酒,一天最多可达三斤,常常烂醉如泥,脾气变得暴躁,做事总丢三落四,冲动时对家人拳打脚踢,工作、社交一塌糊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年底,阿杰再次醉得不省人事,被送入院治疗时,发现胃出血以及肝损伤,身体多项重要指标亮红灯,阿杰才后悔不已,下定决心戒酒。没想到刚一戒酒,第二天就突发癫痫,入院当天又发作了两次,同时还出现手抖、心悸、幻觉等症状。凭着多年的经验,甘晓文诊断其为酒精所致的精神病性障碍、酒精戒断状态、酒精依赖综合征。

甘晓文介绍,长期的酒精依赖,一旦自行停饮,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戒断反应,比如失眠、心慌、焦躁、幻觉、癫痫发作、谵妄等,严重时自伤或伤人,如果得不到专业、及时的处理,可能危及生命。

针对阿杰的情况,甘晓文为其定制了药物替代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康复治疗的综合方案,帮助其调节大脑功能,改善精神状态,增强戒酒的决心和信心。

经过一个多月的综合治疗,阿杰的身体状况逐渐稳定,不再整日想着喝酒,手抖、幻觉等症状也消失了。

从接诊情况来看,酒瘾患者以中年男性居多,甘晓文分析道:“主要跟社会文化相关,古往今来,男性接触酒的比例高,成瘾的数量自然比女性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酒瘾患者普遍有着不同程度的情绪等精神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治疗,也是重要一环。

03

药物一旦滥用,

就会变成“毒品”

在电视剧《成瘾剂量》中,年轻的女矿工贝琪原本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但因工伤服用奥施康定后上瘾,从此活得人鬼不如。

去年,甘晓文接诊了一位“安眠药”成瘾的患者。跟很多成瘾患者相似,25岁的小雪(化名),身形消瘦,脸色苍白,说话时有气无力。从小雪的父母口中得知,小雪在3年前因为工作压力过大导致经常睡不好,有时一晚不合眼直到天亮,于是去当地医院配了安眠药

一开始,小雪按照医嘱每天服用1粒,后来慢慢发现原来的剂量已经无法帮助她入眠,便自行加药。由于长期服用安眠药,且自行增量,小雪对药物产生了耐受性,服用剂量也越来越大。3年里,她每天的服用量从1粒变成2粒,从2粒变成6粒,再到10粒,最大量是30多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雪回忆,“因为经常凌晨三四点还无法入睡,特别难熬,我把30多粒安眠药溶于水后服下,第二天醒来好像也没事,于是就心存侥幸”。直到去年体检报告提示肝功能异常,小雪才真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

药物滥用对身体造成的伤害绝不亚于传统毒品。甘晓文耐心地对小雪进行宣教:“安眠药成瘾是一种常见的药物依赖,成瘾往往就是从不按照医嘱服药开始的,自行随意加量,从而对躯体和精神造成损害。”如果对药物产生耐受性,药效不佳,应该及时到医院找专业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随后,小雪在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成瘾医学科住院治疗,甘晓文为其制定了系统治疗方案,采用药物替代法帮她摆脱躯体对药物的依赖,同时通过行为认知疗法帮助其认识药物滥用的危害,采用放松疗法缓解其焦虑情绪,改善睡眠质量。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小雪逐渐摆脱了安眠药依赖,用量从30多颗减到3、4颗,顺利出院。在近期随访得知,小雪已经摆脱了失眠困扰,高兴地告诉随访人员:“现在只需要半小时甚至几分钟就能顺利入睡,白天的精神状态也好了很多。”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失眠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甘晓文提醒,并不是服了安眠药就会上瘾,但失眠需要根据原因对症治疗,服药不是唯一的解决办法,而遵守医嘱按时按量吃药才是明智之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将心比心,

向青少年成瘾亮剑

甘晓文于2010年在广东医科大学毕业后来到市七院工作,从医14年,他一直与“对手”——成瘾症在搏斗,这个对手不仅错综复杂,而且常常杀个“回马枪”。为了战胜它,甘晓文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学习、研究。十几年磨一剑,在甘晓文的用心医治下,许多成瘾患者解除“瘾疾”的掌控,重新回到正常的人生轨道。

14岁的小华(化名),从放暑假时开始沉迷手机网络游戏。“在家时候就玩手机,上学的时候想着回家咋玩手机,不管是吃饭还是上厕所手机没有一刻是离手的,还不能批评,他脾气比你还大,动不动就要吵、要打,这家长当得太心累了!”说起自己的孩子,小华妈妈也是一把辛酸泪。

甘晓文以“青少年网络成瘾”将小华收入院治疗,并为其制定了药物、心理、物理和家庭支持等综合治疗方法,让其尽快戒断网瘾回归校园生活。

对于正身处网瘾中的孩子来说,转移注意力是最先要做的事。甘晓文说:“你要是网瘾孩子,把支撑你生活的手机收走,能没有怨气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甘晓文尝试着以朋友的身份与小华聊日常、聊明星、聊生活,加上院内也有其他戒网瘾的孩子,他们更容易有共同的话题。

这也让小华意识到自己并不是“特殊的病人”,而是许多个沉迷网络孩子中的一员。在放下戒心后,小华也逐渐有愿意向甘晓文倾诉学习的苦恼、家庭的压力,甘晓文则以自己求学时的经历,教会他处理这些问题的技巧,帮助他积极应对会处理负面情绪。

出院后小华对手机与网络游戏的关注大幅降低,也愿意跟父母说说话,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05

帮助一个患者除瘾,

相当于挽救一个家庭

今年年初,市七院成瘾医学科开科接诊,这是东莞市卫生健康系统内第一个成瘾医学科,这意味着更多的成瘾患者能够得到更加专业细致的服务,在戒瘾治疗上少走弯路。甘晓文作为科室主任助理,对此倍感欣喜,同时也感到责任的重大。

如今不仅青少年,成年人面对的诱惑也比以往多,除了手机与网络外,药物、酒精等都是常见成瘾源。要解决这些成瘾问题,甘晓文坦言,除了要加强药物管制、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外,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加强心理疏导也是有效的途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瘾是一个医学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戒除瘾疾需要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进行。甘晓文提醒,成瘾症的复发率比较高,家属应给予患者更多的支持与关爱,叮嘱患者配合复诊和回访,及时处理负面因素,减少复发率。

“帮助一个患者戒除瘾疾,相当于拯救一个家庭”,每当看到患者恢复身心健康,重返社会生活,这是对医生最好的褒奖,也是甘晓文不断前进的动力,征服瘾疾任重道远,然而医者仁心恒能胜之

来源: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