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庭不是谁的保险箱,

没有谁应该一直庇佑谁。

来源:桌子的生活观

01

最近有篇文章火上了热搜。

全网2千多万的阅读,

足可见公众对此的高关注度。

标题很直接,

就叫《我妻之死》,

是一位旅居加拿大的丈夫

在妻子逝世后,

深情悼念妻子的文章。

0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妻子是病逝的,

而丈夫在文章里,

也详尽地复盘了妻子

从病起,到治疗,

最后遗憾离世的整个过程。

文章打赏人数高达两千多,

很多人被丈夫的深情感动,

甚至还有人跟着他

一起痛骂加拿大的医疗体系。

然而,就是这样一篇文章,

却突然反转了。

许多人从最初的同情

变成后面的愤怒和谴责。

伴随着舆论的发酵,

他们开始发现事情有些不对劲:

妻子病重,但这个丈夫在做什么?

为什么妻子患癌之前还在做体力活?

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家庭重担,

都是妻子来承担?

当我捋清楚整个事件的始末后,

只觉得脊背发凉,细思极恐。

可能这个写稿的丈夫,

才是她苦难命运的根源所在。

0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故事中的妻子,名叫张敏。

在丈夫的口中,

她是一个聪明、

优秀又自律的学霸。

雅思考了9分、

托福接近满分,

之后到美国杜伦大学攻读商科。

毕业后她留在美国工作,

也拿到了H1B留美工作签证。

H1B留美工作签证可转绿卡。

而这个丈夫,

在体制内上班,

他30岁那年遇上了

当初年仅18的妻子,

在妻子本科毕业后,

两人结婚

为了家庭,

张敏只好放弃了美国的大好机会,

回到上海跟丈夫一起生活。

美国商学院的高材生,

工作和签证都搞定了,

她本有着极好的前途,

但却不得不放弃。

这是她为婚姻选择的第一次让步。

放弃美国的机会回到国内,

她本可以在国内干出一番事业,

但却一连生了两个孩子。

21岁正是一个女孩最好的年纪,

她却一直都在生孩子。

这是她为婚姻的第二次让步。

生了两个孩子,

生第三个孩子的时候,

国内还没开放三胎的政策。

丈夫作为体制内工作人员,

他害怕违反计划生育政策,

就让妻子申请了加拿大旅游签证

去加拿大生育。

也就是说,

这一次她又要为了三胎,

牺牲自己和家人团聚的时光,

远赴他国,分娩产子,

忍受分离之苦。

04

而她的三胎

是在什么情况下生下来的呢?

他们趁着房东回国探亲的时候,

在出租房里面生下来的。

为了省钱,

他妻子连医院都没有去,

直接喊助产士来家里接生。

他在文章里大赞妻子的伟大。

看完我只觉得反感:

要是条件允许,

经济可以,谁不想去医院生?

这段婚姻里,

妻子为了家庭的生计,

一次次牺牲自己,

丈夫只知道赞颂妻子伟大,

却没有想过帮妻子解决问题,

主动去承担责任。

明明你的妻子可以

不用遭受这些罪啊?

他的妻子在这段婚姻里面的经历,

看得让人心酸。

本来是有着大好前途、

风华正茂的女子,

嫁给大了十几岁的他后,

一步步从美国到国内,

又从国内漂洋过海到了加拿大,

接连生下,最后惨死在加拿大。

丈夫文章里面,

那些藏在只言片语之间的奉献,

许多人觉得是爱,

我只觉得是残忍。

0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妻子在加拿大

找到了一份银行的工作,

养活一家五口。

而丈夫出国之后因为英语不好,

没有工签,就一直在家带孩子。

妻子一个人养活一家五口压力太大,

于是,她又抽时间在家中的地下室

开了奥数班和英语培训班,

每周要在那里待6个小时。

身兼多职也就罢了,

丈夫为了签证,

要妻子读硕士。

这相当于要

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

一手考公一手考研,

中间顺带还考个教师编。

这不是把妻子当驴使吗?

你想留下来怎么不自己考?

更重要的是,

文章里有一个细节,

妻子生病之后,

一直都是自己打车去医院的,

因为她的丈夫不会开车。

可是在地广人稀的加拿大,

不会开车,

等于没有双腿。

不会开车,没有签证,

又没有工作的丈夫,

理应承包家里的一切家务活吧?

但从他之前晒出的

一些生活片段来看,

也并非如此。

张敏是个好母亲,

她会做营养餐,

会为了孩子的起居饮食花心思,

而丈夫呢?

除了那老三样,

就不会别的了。

作为妻子,

她要担负一家五口

能留在异国他乡打拼的责任:

挣钱养家、出门扫雪、

地下室做家教、

管理钱财密码。

还要负责家务,给孩子做饭,

上课外班,甚至患癌之前,

也在做一些体力活,

把一切打理的井井有条。

该说不说,

这比生产队的驴干的还多!

0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此时丈夫呢?

没有工作,语言不通,

不会开车,不会做家务,

被很多网友骂他是“巨婴”。

他什么都不会,

却非常聪明,

会美化自己为妻子所做的一切。

妻子怀孕,

为了给妻子补充营养,

他竟然是学会了钓鱼、去野钓。

而收拾那些鱼、杀鱼,

还是他妻子。

妻子承担一切,

赚钱养家,承包家务,

上课外辅导班,应付考试,

累得跟驴子一样,

而他却觉得“

她自视甚高,

容易焦虑,

不善于解压”。

真是讽刺!

一天天的这么多事,

去哪里解压?怎么解压?

你怎么不主动承担

妻子的压力?

0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扒出张敏前后照片对比,

从前的她,快乐单纯,

看上去娇小可人。

但短短几年,

她面容憔悴,

脸上尽是岁月的痕迹。

她是被生活压弯了腰。

这么沉重的负担,

长期这样忍受下去,

真是不病也要被累死。

甚至有网友说:

这个妻子罹患肺癌去世,

到底和她的压力、

生活环境有没有关系?

地下室不通风,

空气质量差,

长时间在那里,

对身体有没有影响?

在这段婚姻中,

女人赚钱养家,

事无巨细地负责一切。

而丈夫,

高高在上地评价着,

夸奖着,

欣赏着妻子所做的一切。

这难道真的是一个“深情”

“对妻子好”的丈夫?

0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让人诟病的,

是这个丈夫在妻子

重病到死后的一些作为。

丈夫在文章里回忆,

在妻子弥留之际,

他把妻子叫醒,

让她在指定继承人的文件上签字,

还喊着:

“醒醒阿敏,为了孩子”。

一个将死之人,

快要死去的时候,

感受是怎么样?

一定是非常痛苦的,

极其煎熬的。

但丈夫把她叫醒,

还说为了孩子,

于是妻子马上明白。

“妻子的签字虽然字体歪歪扭扭, 但英文书写拼写正确, 一时间我仿佛又看见了 那个雅思考到九分、 托福IBT考到接近满分的 聪明的老婆”。

也就是说,

妻子临死之际,

他依然坚定地要妻子

把遗产继承人指定为丈夫。

从头到尾,

他想的都是自己和孩子,

那妻子年迈的父母呢?

二老含辛茹苦

把女儿培养到大学、 到硕士

女儿就这样撒手人寰了,

谁来替他们考虑?

据知情网友爆料,

这个丈夫在妻子去世的

第一时间就是募资。

当地社区互助组织

华人协会就给他提供了募捐,

华人协会的善款有将近5万加元,

当地教会的募捐将近4万加元,

合共达9万加元,

约合48万人民币。

据网友说,妻子工作的银行

还给了他一大笔抚恤金,

连房子的贷款都给免了。

0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妻子去世半年后,

丈夫又写出了这篇长文。

文章后面留了两种打赏的方式,

微信付款码美其名曰给孩子买童书。

当有人表示他的微信支付

遇到问题的时候,

他就说要人直接打赏。

这就很难让人不怀疑

他这篇文章背后的动机。

有人扒出他的公众号,

之前都是写一些

国际形势之类的宏大叙事,

没有多少点击量。

但妻子离世后,

写妻子去世的内容,

却一下子点击量增加了很多。

也许,这也让他尝到了甜头,

所以这段时间一直都在发。

张敏作为一个高知女性,

曾是那么优雅体面,

她会愿意将自己的隐私公之于众吗?

更有人扒出:

丈夫在妻子海外追悼会上的语气,

像开产品介绍会一样。

这种种行为,

不由得让人想起当年

振臂高呼“老婆孩子在天堂”的林生斌。

看似爱妻子, 歌颂妻子,

实际上生前压榨她,

死后还要消费她,

利用她,从生到死,

都被这个男人吃干抹净。

有网友曾这样形容这个丈夫:

他就是一只精致的跳蚤,

不断寻找新的宿主寄生。

妻子倒下之后,

他寻找到当地的慈善组织,

后面又到网络上不停寻找。

10

看完这个“加拿大林生斌”的故事,

我最后还有几句话想要和大家说:

1:永远要把自己的健康放在第一位。

丈夫也好,孩子也好,

都不值得我们燃烧自己的生命去祭献。

人死如灯灭,

健康没了这一切都没了。

2:人这一生,一定要多为自己打算。

家庭不是谁的保险箱,

没有谁应该一直庇佑谁。

如果一个家庭的模式,

是长期一个人供血

给另一个人吸附,

那根本不可能长久,

不如早点断舍离。

人这一生,

终将 要学会自己成全自己。

作者简介:桌子,身高1.85米,三观比五官更正,思想比套路更深。来源:桌子的生活观(ID:zzdsh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