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济发展类规范词
1、产业多元化:某地在坚持传统制造业的同时,还积极打造现代农业,大力发展特色旅游
2、加强产销对接:某企业始终坚持探索如何让“产品生产”与“产品销售”实现直接“对话”
3、推进农旅融合:某地积极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逐步打造“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发展格局
4、推动产业转型:推动低端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5、打破垄断/遏制垄断:制定规范化政策,防止某个领域“一家独大”的现象发生
6、促进消费结构升级:过去百姓消费大都是一些低端消费、大众消费,舍不得花钱。而如今,人们在健康、高端、个性化领域的消费占总体消费的比重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7、产需精准对接:促进产品生产方与需求方达成合作意向,实现按需生产
8、恶意竞争/无序竞争:企业之间采取一些非法或无商业道德的方式相互打压
9、虚假宣传:产品宣传简介与实际不符,差距较大
10、引入社会资本:引导本地的知名企业、公共团体、个人组织等投入资金来建设基层
11、完善人才配套政策:通过出台一些利好政策,切实解决引进人才在住房、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问题
12、打造新模式、新业态:把科技、教育、健康、文化、生态等要素和农业发展相结合,衍生与众不同的发展模式
13、优化创新生态:健全完备的创新政策,完善自由创新的市场条件,以激发企业创新创造
14、引导降费让利:各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适时调降再担保费率,引导合作机构逐步降低平均担保费率
15、创新成果转移:将具有突破性的成果,应用到生产部门,使新产品增加,工艺改进效益提高
16、多元融资筹资:通过贷款、发债、发股票、私募股权等方式筹集资金
17、因企施策: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的特点、优势、不足等,实施对应的措施
18、政银企合作:政府引领各大银行,根据企业需求,提供金融服务
19、人才断层/人员断层:在我们这个岗位,如果优秀的老员工退了,就没人会干了,因为年轻的员工还没学会如何操作处理
20、新旧动能转换:新模式代替旧模式,新业态代替旧业态,新技术代替旧技术等
二、生态环保类规范词
21、实现多规合一:将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个规划融合到一个区域上,实现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
22、节能减排:生产时使用高新技术,降低能源的消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3、净污分离/洁污分离:房间设计时往往把卫生间布置与厨房餐厅等空间布置分开,不过于靠近
24、资源枯竭:部分地区的山水、森林已经被消耗殆尽
25、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厉行节约,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积极引导绿色出行
26、分类意识淡薄:有人认为垃圾分类不分类都一样,还有人认为垃圾分类太浪费力气,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27、生产清洁化:在生产过程中采取整体预防的环境策略,减少或者消除对人类及环境的可能性危害
28、土质恶化:大半块田的生物活性降低,甚至有的已经变成“黑土地”了
29、违法成本低:违法后只会被通报批评,偶尔罚一点小钱,对违法者来说,只是“挠痒痒”
30、立足资源优势:考虑到我省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土壤肥沃,光照充足,降水丰富,政府大力发展茶叶种植产业
31、传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
32、清洁能源: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生物能(沼气)、地热能或海潮能等能源
33、水体富营养化:氮、磷等生物营养物质不断积累,含量过多
34、自然净化能力:通过大气、水流的扩散、氧化以及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将污染物化为无害物的能力
35、智能生态检测: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数据融合,建立生态环境动态检测数据库
36、平衡利益诉求:对于团队中每位成员的利益我们要谋求“最大公约数”
37、资源开采严重:部分地区的资源被提前消耗殆尽,透支子孙的幸福
三、社会治理类规范词
38、创新监管手段:将网络技术应用到监管工作之中,彻底颠覆了过去传统的监管手段
39、社会监督:社会团体、企业、媒体、群众等主体,共同监管政府部门工作
40、平等保护:所有市场主体权益不做区别对待,都受法律的保护
41、一站式服务:A市税务系统开展“让纳税人只跑一趟”“税收服务一窗通办”等方式帮助纳税人“少跑路”
42、强化基层法治:在基层尊崇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以此推动基层社会治理
43、夯实基层德治:注重发挥家教、家风、道德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
44、基层减负:减少基层干部的工作量,把他们从一些无谓事物中抽出来
45、分类归档/归类建档:根据文件的来源、创建时间、内容等方面的异同,将它们分成若干类别并保存备案
46、问责常态化:要建立严格的干部追责体系,而且要始终坚持执行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