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互动的结果,
就是感觉统合发展的结果。
12岁之前,身影响心;12岁之后,心影响身。
01
以前刚听我感统启蒙的老师说,根据感统理论,人都是“自作自受”。
那个“自作自受”让我听起来觉得好像被批评了一样,感觉这个人怎么就这么骄傲、冷眼、爱骂人。后来听他说话,了解了他不是在批评人,只是用词强烈了一些。
再后来,当自己也老了,深刻观察并了解到,人,不但受因果律作用而“自作自受”,还受感统状态影响,常常“自作聪明”、“自以为是”,也常常像“井底之蛙”,甚至是“温水中的青蛙”,“聪明反被聪明误”。
所以就常常很自然地用这些话来说人的状态,包括说自己和说别人。
如果是现在的你,请问,对于上面这些词,如果有人这样说你,你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02
“自作自受”相当于勉励大家“事在人为”、“想怎么收就要怎么栽”,就是上面老师说的“命由己造”。
“自以为是”相当于告诫我们思维上可能存在“狭隘、片面、自我”的现象,这可能会造成沟通障碍。
“井底之蛙”则是提醒我们,每个人都会受到经验、见识的限制而判断错误,如果不自我警惕,不开放身心去接纳和了解外界,就会出现“自以为是”和“自说自话”,然后逐渐被边缘化。
“自作聪明”则是指出人们多余、“自欺欺人”或偏离事实的设想或举动,提醒我们千万不要做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的事,或是过度贪求而做了许多“铺设”的动作,因为,天下事都是“你知我知,天知地知”,“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所以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聪明反被聪明误”则是感统失调的人,或几乎是现代社会人都会有的现象,我们可能都是顺着自己的逻辑和经验去判断一些事情,但是这些逻辑或经验可能从“根上”就和当下的人事物不匹配,自然地,所做出来的事,做越多,就偏离事实或期待越远。例如一个极迟钝的人想着敏感的人可能需要什么,然后去帮敏感的人准备了许多事物,或极敏感的人替迟钝的人设想一些人际互动的方法,这样的情况下,结果通常都是做越多越白费力气。所以,这又提醒我们,成人真的要练好感统,不然,世界越来越复杂,变化是越来越快速,时间就越来越浪费不得的。
“温水青蛙”则是提醒我们要有危机意识,对自己的不良惯性要有所警觉。因为不良惯性会在我们不知不觉中给自己“挖坑”。
人因为受感统发展的影响,能力总是不能十全。再加上人的存在,并不是完全单靠肉体的支撑,还有一半以上是受精神力量的影响。精神力量包含观念,认知,信念、信仰、感情…等等。
身心互动的结果就是感觉统合发展的结果。12岁之前,身影响心;12岁之后,心影响身。而这结果的发展,完全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被溺宠的孩子养成骄傲跋扈的个性,喜欢受人追捧,讨厌被人无视。被忽略或嫌弃的孩子,长成了自卑、安全感不足或没有存在感的人,渴望被关注、被肯定,害怕犯错,害怕被人批评、指责。
在【被溺宠】和【被忽视】之间长大的人,感受到爱多一点,或感统发展好一点,能力足一点的,就会想争取,不甘被忽视,不愿被不公平对待。感统不足导致能力不够,经常被人比较、贬损,或喜欢和人比较,自我打击的人,就容易嫉妒、怀恨,诅咒他人,诅咒社会。于是,好争、好斗、好胜的人,容易自视甚高,喜欢受人赞赏,讨厌被人揭短。内心不平、怨天尤人的人,容易幸灾乐祸,喜欢火上加油、落井下石,害怕听实话,也害怕说实话。人,总是只听见自己想听的,只看见自己想看的,所以容易犯错,而且是容易一错再错,毫无知觉或执迷不悟。
这些都是感统发展的结果,而感统发展又受环境影响,你我又是环境重要因素之一。
要想终结不良结果的演化和循环,势必要先从改变自己的观念和感统状态开始,让自己的身体可以受自己的心灵管控,内心可以平和、平静、平等。而不是心理被身体的感觉或冲动拉着走,完全没有【心】的看见和主张。
但是,怎样才能够在越来越复杂的环境里,繁忙的工作、人多嘴杂的生活中,保持清醒,至少让【心】是独立的,是自由的,尽管【身】仍然有许多身不由己的动作要做?大家可有自己的密招?
03
佛经讲【佛】即是【觉】,即是【心】,又说【众生本是佛,因迷而不了自心】。
学佛是一个自觉、觉他的过程,和读经、念佛、佛学、佛史、佛教都不相同,也不相干。
读经可以开智慧,念佛可以得福报,二者却都不能让人养出解脱轮回、了却各种生死痛苦的能力,其他的“佛”字相关的事也是。
而自觉和觉他不就是自己不断学习和提升【心】的能力,然后不断分享和给他人做示范的过程吗?佛与众生是相对的,没有众生就没有佛,佛从众生出,差别只在“觉大”、“觉小”或“不觉”。
培养“觉”的能力,提高心的力量,还必须从练感统开始,视觉空间感的能力发展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为有足量的具体感觉经验,最终才能形成大脑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因为有足够多的实体的量的感觉经验,和数字的对照,才有后面对四则运算的算式的理解。因为有足够多的具体空间活动的经验,才有后面对空间、物体的大小、长短、位置、体积、重量、速度…等概念的形成,最后才有能力学习更高层次的物理、数学的知识。
所以,人因为有足够的感觉刺激,才促成感觉通路的连结;因为有足够的感觉通路,才让身体的感觉经验累积成心理的认知。最后感觉通路和脑网络继续增加,人的身心层次才跟着继续提升,才有更好的思维能力和行为能力。
直到有一天,当通过训练,心的感觉力量突破身体的界线越来越多的时候,后面进步就越来越快,快到“不可说”、“无所说”的境界时,大概就相对稳定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