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的节日。

放假是如今多数打工人对劳动节共同的期待,也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事实上和百余年前劳动者的努力和抗争密不可分。

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大机器工业的建立和发展,资产阶级加强了对工人阶级的剥削,无限制地压榨剩余劳动价值。无产阶级要求限制和缩短工作时长的斗争正是从此时开始的。

1886年5月1日,美国各地四十多万工人停止工作,并唱着:“从今以后,每个工人不做八小时以上的工作。工作八小时、休息八小时、学习八小时。”这场工人运动使“争取八小时工作日”的口号传遍了整个欧洲,得到了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19世纪末,5月1日被定为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节日。

在中国,大规模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则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以后。

1920年5月1日,“南陈北李”(陈独秀和李大钊)分别在上海和北京精心谋划了大规模纪念“五一”劳动节活动,广州、九江、唐山等工业城市的工人群众,也浩浩荡荡走向街头,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和集会。这是中国首次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活动,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五一”劳动节。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将5月1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全国放假一天。每年的这一天,举国欢庆,并对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进行表彰。

至今,“五一”国际劳动节已走过130余年的历史,八小时工作制也成为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写入法律的共识。除了八小时工作制、双休制度,我国还相继出台最低工资保障、劳动监察等制度,让劳动更有价值,让劳动者更有尊严。

而在科技、通信等多领域迅猛发展的当下,信息化正在创造新的工作、家庭和社会环境,白天与黑夜、工作与生活等一系列界限逐渐模糊,“隐形加班”侵蚀着休息时间,吐槽加班的话题频频登上热搜。

今年的“两高”报告中首次出现“隐形加班”“离线休息权”等提法。“隐形加班”劳动争议案也入选为“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3年度十大案件”,系全国首例在裁判文书中明确“隐形加班”问题,首次对利用微信等社交媒体进行隐形加班提出相关认定标准。

今天,是很多打工人可以“不劳动”的休息日,同时也有很多劳动者在为社会的正常运转忙碌着。我们共同庆祝这个属于劳动人民的节日,既是向每一位匠心耕耘的劳动者致敬,也是对劳动者权益权利得到保护的衷心期盼。

文案|杨楚滢
手绘海报|杜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