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是当下最为响亮的一个词,而对于灌输则被完全边缘化,无论是优质课评比,还是论文的发表,可以说,没有哪个教师能把灌输当作一个独立的概念提出来,发表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在素质教育推广者看来,灌输就是填鸭式、被动学习、无个性、失去创造力的代名词。也正因此,我们即便是用了灌输式的教育方式,都没有人愿意提起它,而是尽量回避,似乎灌输式教育方式就是教育的禁忌。

但是,灌输式的教育方式真的就这样不堪吗?其实,这是完全是当下教育改革走极端的一种直接表现。

主动学习,探讨、探究、讨论、实验这些教育方式确实比灌输要活泼灵动的多,学生的参与度也高。但是,他们难道就没有局限吗?它们一样也是需要在合适的课型中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而并非什么课型都有它们的立足之地。

素质教育这个概念提出来有30年了,但是到现在为止,教育行业内对它的概念界定还是比较模糊的,有的直接把艺术和体育等称为素质教育;有的则是认为它是道德素养和掌握知识的能力以及各种其他素养,诸如交流、动手实践、自律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素质教育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并不能简单的界定,也正因此,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素质教育成了一个万能贴,被胡乱地贴在各种不同的场合。而真是到了具体的情境中,素质到底是一个什么就又成了模糊不清的存在。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问题存在,所以一些教师甚至专家,都有一种看法,那就是素质教育提出了这么多年,没有看到教育有多少的改变。

这其实就是因为知识和能力的学习与提高,不是一句素质就能涵盖的。能力以知识为基础,是在知识的不断学习中巩固、完善和提高的。而无论记忆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等都是要不断地反复和积累,才能形成自己的知识架构和能力区间的。

古代儒学认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说的简单一些,就是人应该顺应自己的本性,追求道德的完善,并通过自身的修养和行为来影响和教化他人。那么,教育是什么呢?就是教育者对被教育者进行指导、启发和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应该是以教师为主导的,他是教育的组织者和决定者,而不是当下所谓的素质教育先确定某种模式——那只是守株待兔,兔子要是不来,学生恐怕就只能是饿死,还有第二种可能吗?这是不是类似于王阳明格竹子呢?

灌输应该是最基本的教育教学方式。武侠小说中最快捷的获得武功的方式就是老者把功力灌输给后生,知识、经验的传承,灌输同样是最简便快捷的。一个学生要想掌握能力,不就需要先学习知识,再在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能力吗?没有知识的灌输,哪里来的素质呢?就是生活生产经验,不也是如此吗?

说几个最简单的例子吧。你要想让孩子有道德,你就必须要向孩子灌输什么是道德,怎样做是有道德的行为,哪些是不道德的行为;你要让孩子爱国,你就必须要向孩子灌输什么是国家,什么是爱国,为什么要爱国,爱国有哪些内容等。

这样的道德品质的培养,就是需要灌输,说是洗脑也不为过。学生要想知道是非对错,我们就必须要持续不断的灌输,他们才能在心目中形成明确的观念和意识。如此,才能让他们在言行和举止上把自己的素养表现出来,这才是一个人的素质。学习知识是第一步,实践落实才是最后一步——没有学问,何来道德呢?没有灌输,能形成孩子的能力和素养吗?那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不止是道德修养,就是数理化等自然科学也是离不开灌输的。你不管熟,概念、定理和规律能直接进入孩子的大脑吗?除非你直接给孩子的大脑植入一个芯片,但是这也是灌输——直接将知识倒进了大脑里嘛。

教无定法。教学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我们要灵活运用,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打一个压一个。教育教学应该是因地因人而制宜,该灌输的时候灌输,该启发的时候启发,我们要学会随机应变,最优选用。

而现在的专家学者不遗余力地推广这个教育模式,那个教育方法,这其实就是典型的形式主义,没有多少现实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亲爱的读者,对于当下素质教育甚嚣尘上,而灌输却被彻底边缘化这件事,你有什么想要说的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