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讲《证道歌》:“种性邪,错知解,不达如来圆顿制。二乘精进没道心,外道聪明无智慧。”

种性即自性佛种,所以种性原本无善无恶,无正无邪,一无所有。

一旦被妄念遮蔽了,种性便邪了,此时知解也就错了,这样便离自性越来越远,所以才说:种性邪,错知解,不达如来圆顿制。

其实我们前面讲过,“三乘五性”,也就是“大乘、中乘、小乘”。而五性就是:凡夫性、二乘性、菩萨性、不定性、外道性。

前面的“种性邪,错知解”,就是“不定性”,是指一切众生原本就具足圆觉佛性,但是还未启发用。

此时犹如一张白纸,可正可邪,如果能恰逢善知识教授,便能证得无上菩提。

相反,如果没有遇到善知识,而是遇到邪师,此时便会演变为“外道性”,此时便成了邪知邪见,此便是“种性邪,错知解”。

这也正是《圆觉经》里说的:“若诸众生虽求善友,遇邪见者未得正悟,是则名为外道种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外道之人也是很聪明的,但可惜知见不正,这是没有智慧的体现,外道不过是世智辩聪,并非自性般若智慧,所以“外道聪明无智慧”。

这种聪明,是分析的,是思虑的,是知识性的,是外在观察性的,是一种利智。

但不是真正的智慧,不是本性的智慧,本性的智慧是不可思议的,是不虑而知的良知,是当下直接显现出来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