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的一天,邓小平刚刚吃过晚饭在院子里乘凉。

此时警卫却通知有人拜访:“伍修权和一名女同志?我知道了,让他们进来吧。”

随后解放军副总参伍修权便带着一名女同志走进了院子中,“首长,我给你带来了一位故人之后。”

听到这话,邓小平开始细细打量眼前的这位女同志,突然邓小平开口说道:“你长得真像你父亲,是丛德滋的女儿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到这话,女子忍不住开始抽泣起来。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即使已经几十年过去了,邓小平却依然记得自己父亲。

随后邓小平又继续说道:“有什么事直接跟我说吧。”

为何这个女子会得到邓小平这样的承诺?她的父亲丛德滋又是谁?

一、远赴北京为父正名

这位女子名叫丛丹,是革命烈士丛德滋的女儿。

1951年寻常的一天,丛丹如往常一般放学回家,这时候的丛丹还叫做高锦明。

高锦明有着幸福的家庭,父亲高克明对她非常好,并且高锦明还有个弟弟叫做高锦茂,一家四口的生活平淡而又幸福。

这天,高锦明走到家门口时,却发现往日平静的门前今天却热闹非凡,一群人敲锣打鼓地好像在庆祝着什么。

高锦明费力地挤进人群中却发现,自己的父亲高克明身前抱着一个黄底红字的牌子,牌子上写着《革命烈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怎么回事?自己家也没有人去战场上打过仗,高锦明怀着许多疑问向父亲询问。

然而父亲高克明的回答却让高锦明呆立在原地。

“今天也是时候告诉你,其实我不是你的亲生父亲。你的亲生父亲是一位光荣的共产党员,可惜在解放前国民党当局残害了,具体的事情你可以去问你的母亲。”

突然得知自己叫了多年爸爸的人竟然不是自己的亲生父亲,这让高锦明十分震惊。

好不容易回过神的高锦明急忙丢下书包跑进了房间内去找母亲,在母亲王竹青的娓娓道来下,高锦明得知了自己的身世。

“你的亲生父亲名叫丛德滋,是一名从事地下情报工作的共产党员。
1941年被国民党特务抓捕,最终被特务杀害了。”
“今天来的那些人是政府派来的,是来送你父亲的烈属证的,既然你已经知晓了自己的身世,就将名字改回丛丹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很想多问一些关于生父的信息,但是母亲却并未多说。并且高克明一直以来都拿自己当作亲生女儿对待,丛丹便渐渐接受了自己有两个父亲的事实。

而因为丛丹生父是革命烈士,所以作为烈士家属的丛丹也得到了组织上的多番照顾。

丛丹在顺利完成学业后,进入到一所小学成为一名教师,这份工作可谓十分体面。

但不久后社会动荡开始,丛丹就又丢掉了这份因为烈士生父而获得的工作,并且家人的生活也受到了影响。

“你父亲根本不是什么烈士,他是特务!”面对外界众多质疑的声音,丛丹却咬紧牙齿说道:“我父亲的烈属证明白写了他是为革命流血牺牲的,绝不是你们口中的特务!”

家庭的变故让丛丹再一次萌发了去了解更多生父信息的想法,丛丹再次郑重向母亲询问了关于生父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母亲,父亲如今名声被人陷害,我绝不会坐视不理,希望您能给我一些线索。”

看着丛丹坚定的表情,王竹青叹了口气后转身回到屋内翻找起来,片刻后王竹青拿着一张照片回来了。

“照片里的人就是你父亲丛德滋,这是当年你父亲送给我作纪念的,我一直都留着,照片背后有你想要的线索,其他再多的我就不知道了。”

之后丛丹从母亲手中接过照片仔细地观察着照片中身着西装的父亲,然后翻过照片却发现丛德滋当年入狱的一段自述。

父亲当年坐过一百天左右的牢?那他到底犯了什么事呢?为什么后来又被保释出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多疑问浮现在丛丹的心头,为了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丛丹找到了当年经常来家里做客的东北老乡。

从他们的口中,丛丹了解到了当年那个自负的张学良的秘书。

二、张学良的“自负”秘书

丛德滋出身于辽宁省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丛德滋就非常喜欢学习,1923年,丛德滋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凤城第二师范学校。

在学校就读几年后的丛德滋顺利作为优秀毕业生毕业,之后跟随学校的教师前往江浙地区游学考察。

来到江浙地区后,丛德滋领略到了与在东北截然不同的氛围。

此时正处于大革命时期,各种新式思想纷纷涌入我国,一些有志青年开始高喊打倒封建主义、民主自由的口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之前在东北,由于军阀张作霖的思想控制,丛德滋很少接触到革命思想,但自由民主的种子一旦种下,就一定会开花结果。

经过江浙一行,丛德滋在心中也立下了革命的志向,在回到东北做了一年的教师后,丛德滋便考入东北大学。

依靠着在东北大学的优秀表现,1933年丛德滋毕业后被分配到东北军北平军分会政训处工作,在这里丛德滋开始了他的革命历程。

由于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东北军几十万人马没放一枪一炮撤回到了关内,随后就被蒋介石派去围剿红军。

然而丛德滋自始至终认为当今的第一要务是一致抗日,于是在北平《小实报》和《东北快报》上,发布了很多反对内战的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丛德滋的爱国主张很快被蒋介石安插在东北军内的特务察觉,于是便有了丛德滋照片背后自述的牢狱之灾。

1935年6月13日,丛德滋因为“共产党嫌疑分子”罪名被捕。

此时张学良在得知政训处有位青年因为思想问题被捕后,便起了兴趣,于是找到丛德滋的日记拿回来看。

而张学良在读过丛德滋的日记后,却只说了一句话:“好一个自负的人!”

因为张学良在日记中读到了这样一句话:“画山水一幅,有尺幅千里之慨。”然而张学良一向爱护青年,于是决定保下这位自己颇为赏识的自负青年。

9月3日,被监禁了将近一百天的丛德滋发现狱卒走进了牢房,本以为又是来审讯他的,却没想到这个狱卒进来后就解开了丛德滋手上的镣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算你小子命好,竟然和张学良将军有关系,你被无罪释放了。”

听到这话的丛德滋却十分纳闷,自己什么时候和张学良扯上关系了,对方还专门来救自己。

这个问题在丛德滋出狱后得到了答案,原来是张学良赏识丛德滋的才华,决定纳为己用于是从监狱中将丛德滋救了出来。

出狱后的丛德滋被张学良委以重任,两人经常在一起谈论事情,而丛德滋凭借着自己出色的文采和过人的思想成功取得了张学良的信任,并在之后的西安事变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与杨虎城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在西安事变后,为了逼蒋抗日,张学良命令丛德滋创办了《解放日报》,为后续的谈判做舆论准备。

《解放日报》创刊后,丛德滋便开始在上面刊登了众多宣传抗日救国的思想。虽然这份《解放日报》仅仅存在了两个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却将西安事变的全过程向百姓一一呈现了出来,这些工作正是丛德滋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

这位曾经的“共产党嫌疑分子”,如今已经旗帜鲜明地开始支持共产党了,丛德滋也在此时结识了周总理。

直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解放日报》也被迫停刊,因为此时张学良已经被出尔反尔的蒋介石软禁,东北军也被分化瓦解。

目睹了张学良结局的丛德滋有些心灰意冷,之后便脱离了东北军开始四处漂泊。

正是在漂泊途中丛德滋认识了丛丹的母亲王竹青,一见如故的两人很快坠入了爱河,之后两人便回到了山西汾阳,在王竹青的老家举办了婚礼。

新婚燕尔的夫妇隐居在山西的小山村中度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光,然而丛德滋却并不甘心放弃自己从学生时代就立下的革命宏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令丛德滋没想到的是,不久后他就迎来了继续革命的机会。在山西东赵村,丛德滋结识了驻扎在这里的邓小平。

邓小平在得知丛德滋的事迹后,决定支持丛德滋继续工作。

于是在新婚的两个月后,丛德滋突然不告而别。直到不久后王竹青收到了丛德滋寄来的书信,才知道丛德滋已经到兰州工作,并且加入了八路军。

而兰州,也成为了丛德滋最后的归宿。

三、丛德滋与谢觉哉

要说为什么丛德滋会从山西来到西北地区工作,其中有着“延安五老之一”的谢觉哉的功劳。

在西安事变解决后,谢觉哉被派往兰州进行甘肃的统战工作,然而统战工作不同于正面作战,由于在地下工作所以需要得力的干部才行。

此时丛德滋刚刚加入八路军就接到上级的委派,于是便从山西来到了兰州,到谢觉哉手下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到兰州不久的丛德滋就迎来了工作的重大进展。此时曾扩情来到兰州就任第八战区政治部主任。

丛德滋在得知消息后,主动上门找到了曾扩情,此前曾扩情一直是蒋介石安插在东北军内的卧底,丛德滋之前在军分会政训处工作时,正是曾扩情手下的人。

于是,他乡见故知的曾扩情面对丛德滋“谋个差事”的请求便满口答应了,将丛德滋安排在他的办公室为他做秘书。

这之后,丛德滋利用曾扩情秘书的身份获取了很多情报,为八路军在兰州的地下情报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成也曾扩情,败也曾扩情

皖南事变发生后,国民党内部又开始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此时曾扩情也发现了自己这位老部下与共产党一直在暗中交往。

1941年,曾扩情以邀请丛德滋前来赴宴的名义秘密抓捕的丛德滋。然而被捕之后的丛德滋面对特务的威逼利诱,却始终没有吐露我党的情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伍修权和谢觉哉也一直在想办法营救丛德滋,然而面对特务的百般折磨。1942年4月19日,丛德滋在狱中病逝。

背井离乡来到兰州的丛德滋为革命事业献出了他的生命。而作为“共产党家属”的王竹青,也被国民党当局驱逐出兰州境内。

直到1950年,此时新中国已经稳定,为了那些在革命中牺牲的同志能够安息,中央开始落实对烈士遗属政治待遇。

担任新中国第一任内务部长的谢觉哉第一时间想到了曾经在兰州与自己并肩奋战的丛德滋,于是第一个写下了丛德滋的名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毛主席审核时,第一眼就看到了位于首位的丛德滋,于是便说道:“这个丛德滋我记得,就给他颁发00001号烈属证吧。”

直到1951年丛丹了解到自己的身世后,还曾拍照片给谢觉哉寄信过去。如今要想了解父亲的事迹,就只有进京找到谢觉哉老人,于是丛丹便买票来到了北京。

面对丛丹请求为父亲丛德滋恢复名誉的请求,谢觉哉很痛快地便答应了,并且还带丛丹去见了邓小平,这才有了开头那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根据我国民政部门统计,新中国成立前约有2000万名烈士为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由于战争的原因,其中绝大部分英烈连姓名都没有留下。

丛德滋无疑是幸运的,因为他的事迹并没有被人民遗忘,而是被记录进了《烈士英名录》,并且被授予了00001号烈属证

但无论是有名还是无名,那些为革命事业流血牺牲的战士都是国家和民族的英雄,我们应该永远铭记他们。

参考资料:

[1]李振村.“中国第一号烈属证”颁给了谁?[J].中国老区建设,2005(04):53-54.

[1]龙士云,王力争.与民谋利更孜孜——记首任内务部长谢觉哉[J].湘潮,2009,(09):23-27.

[1]李振村.“中国一号烈属证”颁给谁[J].政府法制,2010,No.338(35):7.

[1]丛丹.他,战斗在敌人心脏——丛德滋烈士生平事略[J].党史纵横,1989(01):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