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北京西山福田寺不远处,有一片公墓,里头葬着不少近现代名人,如:国学大师王国维、著名核物理学家钱三强、著名作家汪曾祺等……

2002年的一天,一个中年妇女怀抱着母亲的骨灰来到福田公墓,她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走到了一个偏僻的角落——这里就是她母亲的墓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亲手将母亲骨灰放入墓中的那一刻,她的泪水倾泻而出,压抑在内心数十年的情绪终于得以宣泄出来。

饱受争议的母亲,在去世12年后,终于可以带着时代的批判入土为安了。

望着墓碑上“先母李云鹤之墓”这五个大字,她的内心爱恨交织。

这个心情复杂的女人便是毛主席的小女儿李讷,而墓碑下刚刚下葬的李云鹤,还有另外一个大家更为熟悉的名字:江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青

主席的“小棉袄”

1940年,一个女娃娃在延安呱呱坠地,毛主席闻讯后高兴异常。

此时,由于李敏被毛主席送去苏联陪伴贺子珍了,因此这个新生儿成为陪伴在主席身边唯一的女儿。

看着这个眉清目秀的孩子,江青希望主席能够给她取个有寓意的名字。

熟稔古籍的毛主席立即把这个孩子与李敏联系在了一起:君子敏于言而讷于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既然李敏用了“敏”这个字,那么眼前这个孩子就叫“李讷”吧。由此,毛主席的这个小女儿就有了自己的名字——李讷。

李讷从小活泼开朗,性格外向,这给公务繁重的毛主席带来了不少的乐趣。

毛主席管李讷叫“大娃娃”,而李讷则古灵精怪地称呼主席为“小爸爸”。

父女二人经常在黄昏时携手欣赏夕阳,主席就把“大娃娃”抱在怀里,给他朗诵“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

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李讷原以为自己的“小爸爸”可以不用那么忙了,能够抽出更多的时间来陪伴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令她没想到的是,自己的父亲却更加忙碌,甚至经常通宵达旦在窑洞里办公。

后来她才知道,那时候蒋介石已经开始发动内战,毛主席正领导全国军民进行解放战争。

1947年初,蒋介石开始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和陕北解放区,延安一下子笼罩在了战争的阴云之下。

一架架飞机开始在沿岸上空呼啸而过,一波波轰炸也随之而来。

毛主席当机立断,提出了“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的主张,下达了党中央转移的命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行军途中,面对敌机的侦查和轰炸,毛主席抱着李讷问道:

“飞机会丢炸弹的,大娃娃怕不怕?”

小小年纪的李讷却睁大眼睛说道:

“飞机来我就跟着大伙儿躲起来,有什么好怕的呀!”

主席听了十分高兴,继续问她道:

“那敌人就在后面追着我们,你怕不怕呀?”

李讷一把抱住毛主席的脖子说道:

“有爸爸在,我不怕。”

主席对小女儿的这番回答感到无比欣慰。

当时延安的条件十分艰苦,即便是党中央也没有特殊待遇,一律吃黑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讷年纪小,看到大人们吃完黑豆嘴唇牙齿都染黑了,就不愿意吃。主席严肃得说道:

“前方的解放军叔叔们就是靠着吃黑豆才有力气打败敌人的。”

李讷听后连连点头,拿起饭碗便大口大口吃了起来。

主席看着这个可爱的孩子,眼中充满的慈爱,他多么希望自己能够给全天下的孩子创造一个和平美好的生活环境。

延安的岁月不仅在李讷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一颗艰苦奋斗的种子,也磨砺了她吃苦耐劳的性子。

不搞特殊的家庭教育

随着革命走向胜利,李讷也跟着毛主席来到了北京,开启了崭新的生活。

随着年龄的逐渐长大,李讷意识到了自己特殊的政治身份。

毛主席一生最反感的就是讲特殊搞特权,因此,他在李讷的成长时期经常教育其严格保守自己的身世,要以普通人的身份来交友和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讷牢记父亲的教导,初中三年中,她始终坚持搭乘公交车上下学,即便遇到特殊情况也从不联系司机接送。

学校里她对自己的秘密守口如瓶,直到毕业时,她身边朝夕相处的好朋友都不知道眼前这个小姑娘,居然会是毛主席的女儿。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学校要求每个学生上报口粮。

处在青春期的李讷虽然经常吃不饱,但仍旧是上报17斤,因为她想用实际行动为国家节省粮食、缓解饥荒带来的压力。

由于长期饥饿,李敏变得十分消瘦,精神状态也不是很好。

毛主席的警卫员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于是把情况偷偷告诉了毛主席。

然而,主席在得知情况后告诫警卫员,国家正处在艰难时期,任何人都不能享受特权,即便她是毛泽东的女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起:毛泽东、江青、李讷、李云露、王博文

越是困难的时候,毛主席的家人就越要带头吃苦,带头节约。

话虽如此,但主席还是十分心疼李讷。

于是有一天,毛主席特地拿出一笔稿费,安排保姆多准备两个菜,等李讷回家给她补补身子。

此时的李讷平时住校,一个月回家一两趟看望父母。见到女儿回来,毛主席放下手头的工作,好好端详了女儿一番。

确实,李讷比之前清瘦了不少,人也有些憔悴。

毛主席并没有直接把她拉到饭桌前,而是带她进到了房间,随即警卫员听到了父女二人的一段悄悄话。主席问李讷在学校过得怎么样?怎么看上去没有精神。

李讷的回答很干脆:“饿的。”

言语间李讷流露出些许抱怨的情绪,主席立马教育她说现在国家处在艰难时期,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就能够战胜困难。

主席希望李讷能够带头吃苦,以此磨练自己的心性。李讷听懂了父亲的良苦用心,随即答应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时,主席很满意地把李讷带到了餐桌前,看着眼前的丰盛菜肴,李讷瞬间就流下了口水。

“快吃吧,给你准备的。”

毛主席爱抚着李讷的脑袋说道。

看着李讷狼吞虎咽的模样,警卫员发现微黄的灯光下,主席的眼眶里分明闪烁着点点泪光。

突然,李讷似乎想到了什么,她放下筷子问道:

“怎么就光我在吃呀?你们也一起吃呀!”

主席笑着说道自己岁数大了,胃口变差了,吃不下东西。

江青和警卫员也一个个说自己没胃口,于是李讷当着众人的面,展现了自己“光盘行动”的能力,满足得吃了一顿大餐。

事实上,主席也经常处于饿肚子的状态,他恨不得把家里所有能吃的,都省下来送到灾民手中。

看着心满意足的李讷,主席招招手把她叫到身边,缓缓告诉她说现在大部分学生不光在学校饿肚子,回家也没有饱饭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李讷已经是很幸运的孩子了,必须要努力学习,艰苦奋斗,千万不能想着要搞特殊。李讷牢牢记住了毛主席的话,从此再也没有抱怨过饿肚子的事情。

一生坎坷两段婚姻

随着李讷年龄渐长,毛主席和江青开始操心起她的终身大事。

1970年时,李讷已经30岁了,可仍旧没有觅得如意郎君。

此时她正在“五七干校”参加劳动,而单位的领导正好是李讷的姐夫、毛主席的侄女婿曹全夫同志。

主席便关照曹全夫多留个心眼儿,有合适的男青年就给李讷介绍介绍。

曹全夫随即开始物色合适人选,也陆陆续续给李讷介绍过几人,可惜一连相亲了几次,始终没有缘分。

曹全夫毛远志夫妇为此也是愁眉苦脸,不知道怎么向毛主席交代。

就在这时,李讷却自己有了眉目。

原来,李讷深受父亲淳朴思想的影响,一心想要找一个农家出身的子弟,而没有想要找达官贵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她在单位里看上了服务员小徐,小徐贫苦农家出身,只有初中学历,为人腼腆,性格上正好与李讷形成互补。

经过背景审查,小徐的家庭没有问题,于是李讷大胆向父亲提出了结婚的申请。

被全程蒙在鼓里的曹全夫得知情况后“原地爆炸”,他赶紧跑去找毛主席汇报情况。

出人意料的是,毛主席并没有责怪他“失察”的责任,反而大笔一挥就批准了李讷的请求。

二人的婚礼十分简朴,只邀请了双方的几名亲属参加。

可惜的是,恋爱和婚姻毕竟是两码事,婚后二人的生活开始出现矛盾,毕竟李讷是正儿八经北大历史系毕业,加之性格活泼,而小徐却闷声不响,所以二人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困难。

最终,他们二人以离婚收场。

此后李讷独自一人抚养孩子,日子过得十分艰苦。

尤其是毛主席去世后,母亲也遭到变故,她的处境愈发艰难起来。

当时李讷的月工资不到70元,勉强应付日常开支。家中总共就只有两条被子,冬天她和儿子一人一条,一半垫在身下,一半盖在身上。

看到李讷的生活如此困窘,毛主席昔日的警卫员李银桥夫妇十分心疼。他们不仅给李讷送去了物质帮助,同时也在考虑给她介绍一个老伴儿。

有一天,二人的好友王景清从云南出差到北京,便顺道来看望李银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人聊着聊着,李银桥猛然发现自己的这位好友既有学问,又会照顾人,而且还单身,年纪也不小了,这不正好和李讷凑一对嘛!

于是李银桥夫妇开始牵线搭桥,将二人撮合认识。

正所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二人相见恨晚,很快就产生了好感。

就这样,李讷在历经坎坷之后,重新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王景清的照顾下,李讷的精神状态恢复如初,整个人重焕生机。更重要的是,王景清对待继子视若己出,一家人关系十分和睦。

母亲入葬的陈年往事

对于晚年收获的这一份幸福,李讷十分珍惜,内心也充满了感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是此时的她,心中还有一个唯一的遗憾,那就是自己的母亲还没有入土为安。

李讷的母亲江青晚年得到了保外就医的资格,但是却在1991年5月14日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据江青身边的秘书杨银禄回忆说,江青在最后几天里多次提到一句话:

“我死后,想要葬回山东诸城的老家。”

也就是说,这句话就是江青临终前的遗愿。

江青去世当天,除了李讷以外并没有家属赶到医院。

当日下午,李讷亲手在医院出具的死亡通知书上签了字,随即江青的遗体被迅速火化。事情处理完毕,李讷便把母亲的骨灰盒抱回了家里。

由于其身份敏感,李讷始终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地方让母亲入土为安,这也就此成为李讷晚年的一块心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6年的一天,阎长贵突然造访李讷家。阎长贵此前担任过江青的秘书,他的到来想必有要事相告。

于是李讷赶紧将他迎进屋,询问发生了什么事情。

阎长贵告诉李讷,前不久他和山东诸城有过联系,市委书记表示愿意接受江青的骨灰,地点可以安葬在凤凰墓地,而且对面还同意为墓地立碑,只要李讷愿意,随时可以过去一趟。

听闻这个消息,李讷喜忧参半。

开心的是母亲终于可以了却遗愿了,可是一旦此事被人知晓,尤其是山东诸城百姓是否能够接受此事?恐怕容易酿成一场风波。

思虑再三,李讷还是选择婉拒了阎长贵的好意。

事情在2002年方才迎来转机,中共十六大后,中央托人给李讷传话:江青的骨灰回老家安葬不合适,怕出乱子。

还是就地在北京安葬,互相间也好有个照应。有了中央的指示,李讷迅速开始物色合适的墓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风景秀丽的西山福田墓地成为李讷的首选,而在上级的关怀下这件事也得到了迅速推进和有效落实。

最终,李讷自掏腰包花了五六万终于把母亲入葬在了福田墓地当中。

墓碑上刻着“李云鹤之墓”五个大字,这是江青的本名,而李讷的姓便是从这里来的。

墓碑左下角有一行小字,内容为: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九一年,女儿、女婿、外孙敬立。

除此以外,别无其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青的墓地在一棵果树下,如果不是知情人,根本看不出有什么异样。

结语

曾经的过往烟云就如同墓碑顶上的片片落叶,终究化为脚下的黄土。历史的轮回荡涤着是非功过,也诉说着一段段惊心动魄的过往。

只是,谁也不会想到,这个曾经陪伴过主席的女人,会在死后12年,才找到一方栖身的土地,不禁令人感到唏嘘。

参考文献:

①李敏:《和她的亲情世界》,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4年。

②杨银禄:《扭曲岁月中的精神挣扎》,北京:北京晚报,199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