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默默奉献无声息,虽无名声骄人意

孜孜不倦默默行,一片真情散校园

五一佳节前夕

后勤管理处

“川农情 奉献美—我自豪我是后勤人”

主题演讲比赛决赛

在成都校区音乐厅隆重举行

比赛现场

选手们为大家呈现了

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医院李静以《甘于奉献,勇于担当》为题,动情讲述“白衣天使”的故事,赞美师生健康生活的守护者。“不负当下,不畏将来。”是医护人员李静所在的“一医院”的文化宗旨,也是这群师生健康生活的守护者们拥有不断前行的动力的源头所在。包括李静在内的一医院的29名工作人员从入职的那一刻起,就秉持着一颗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心,守护着大家的健康。新冠疫情时期,提起每一次的全员核酸采集,一医院的工作人员们都哽咽不已。“大伙齐心协力,共同怀着迎接挑战的决心,纷纷投入工作,物资准备、试管编号、消杀物品……”李静在讲述一医院众人的故事时,不禁红了眼眶。风雨同舟,甘苦与共,一医院的职工们守护着大家,一直在路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动力及修缮二科李瑜娓娓道来《小小螺丝钉文端均》的故事。故事的主人翁扎根维修一线十年,用行动践行着“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精神,用平凡的双手书写奋斗,择一事为一地献一生。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银杏大道上,小鸟在树上歌唱,树叶在枝头舞蹈,莘莘学子在理想的大道上步履匆匆。“叮咚”一声,后勤维修师傅文端均的手机已经收到维修任务。背上沉甸甸的工具包,里面有平口改刀、十字改刀等工具以及各种大大小小的零配件,文师傅的肩膀被压的向下,但他仿佛不知道重一般。走起路来仍是虎虎生风,阔步向前。这个工具包,一背就是一天,一背就是一年,数十年如一日。在日常维修中,文师傅总是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维修点,每天穿梭在教学楼、实验室、教师公寓,处理跳闸、漏水、疏通、捡钥匙、捞手机等大大小小维修二三十项。正是他数十年细致入微的坚持才使我们的生活有了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学校国际化办学不断地推进,被学生们亲切的称为贴心阿姨的宿舍值班员曾莉,突破语言障碍,用Chinglish与留学生们进行交流的故事,深深感染了现场观众。宿管的工作看似平凡无奇,但是却被赋予神圣的职责。高校的教授们负责传道授业解惑,指明未来的方向,而宿舍值班员曾莉则在后方负责照顾学生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让她们即使远离家乡,远离父母也能感受到家的温馨,以她为代表的值班员们必须付出更大的责任心、耐心和爱心。公寓是她们工作的地方,她们每天和学生见面,不仅要把关学生的安全,还要关心学生生活上很多很多的点点滴滴,虽然看似非常琐碎,但是,她们一直坚定且认真负责地对待这份工作,也希望在之后的时间里把她们的服务工作做得更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校园管理二科路承香带来的《严寒酷暑不停歇,最美校园守护者》,一草一木皆有情,一事一物尽初心。用双手呵护生命绿意,他们是美丽校园的缔造者——校园绿化师傅。成都校区约12万平方米的绿化土地,记录着师傅们奔波的印记。今年1月在科技园二期工程工地在移栽最后一棵天竺桂时发生了意外。吊车在起吊树木时发现主根很深,树皮已经被刮烂。经过检查,这棵树在当初栽植成活后进行过二次填土,不能采用和其他正常树木一样的起挖方式,师傅们商量后决定更换栽植点。师傅们从白天忙碌到黑夜,花费近4个小时完成移栽。看似短短的180米绿篱墙却需要4名绿化师傅花费整整一天的时间才能完成修剪,像这样的绿篱墙在学校里还有1300多米。“一双巧手一把剪,精修细裁最勤勉;施肥灌溉又除杂,寒来暑往又一年。”学子来来往往,绿化师傅的故事,还在这片土地上继续书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铁打的队伍》,讲述动力及修缮二科员工们勇与荒凉“死磕”,敢和抢险“碰硬”,形成了一支“战必用我、用我必胜的水电铁军”!六人团队声情并茂的演讲,将活动推向高潮;他们的动情演讲,满眼热泪,赢得阵阵掌声。“战必用我,用我必胜!”——是动力及修缮二科喊出的响亮口号。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白天还是黑夜,365天×24小时,这支队伍的守护无间断。“2117”铃声就是集结号,险情就是冲锋号,服务就是持久战,这支铁打的队伍永远冲锋在前。15米高空作业,听音辨位,在下水管道工作几小时,都是在这支队伍里练就的本领。不是在维修,就是在去维修的路上,每年人均出勤3000余次;三年疫情期间,1000多个日夜,26万个小时,24个人大家团结一条心,这支队伍里的每一员都无比热爱自己的岗位,“战必用我,用我必胜!”的口号必将创造新的辉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宿舍一科《用爱谱写“家文化”,用心浇灌“幸福花”》,讲述了一群宿舍阿姨的故事。有常年如一日获评“安康杯”职业技能竞赛“最美阿姨”称号的楼栋“事儿妈”邓瑞仙;有无论寒暑,坚守学生公寓的“守望者”高一康;有悉心倾听学生诉求,耐心化解矛盾纠纷,用爱心构筑和谐宿舍的“知心大姐”官燕;有兢兢业业工作,及时排查隐患的“安全卫士”赵青均。她们用微笑迎来送往同学,以诚恳敬业的态度坚守在岗位上,她们不辞辛劳,楼上楼下奔走,她们不厌其烦,积极为同学们解决生活中的各类问题。同学们的一声声“阿姨”,一定能够换来坚实可靠的回应。阿姨们真诚的付出温暖着同学们,春风化雨般滋养着每一个川农学子的心田,演讲最终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同站在山脚,手握一把钝刀,让我去开辟一条前进的小路。都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我已没有时间了,只能一边‘磨刀’,一边‘开荒’,一边前行。”来自后管处办公室的李孝华这样描述刚刚步入这个岗位的自己。经过几个月沉浸式地多种稿件练写训练,当看到署有自己名字的新闻在学校新闻主页出现时,李孝华终于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她直言“比中了大奖还开心”。这些小小的成就背后,是无数前辈文字“匠人”导师的指引、教导、包容换来的。后勤服务和后勤保障工作,常在默默无闻中开展,在悄无声息中完成。通过文字,让后勤人的身影和奉献展现在大众视野,是像李孝华一样的文字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年来,蒋琳从同学们的贴心小姐姐变成了如母亲般温暖的蒋阿姨。她忙碌在一张登记台和一把椅子之间,用“有条理、勤思考、多钻研、讲奉献”四个态度对待宿管工作。她在春节期间记挂、照料留校学生,在停电期间坚守岗位,为晕倒学生做出及时的急救措施。她用朴实的行动诠释着一名川农后勤人的精神,为同学们的宿舍生活保驾护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年来她秉持着“服务至上,敬业奉献”的理念,始终将同学们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她热爱着宿管工作,日复一日地检查着学生寝室和楼道公共设施,疫情期间也坚守岗位,为同学们发放防疫物品,关心同学们的身体健康。践“春雨润物”之责,守“不忘初心”之约,她愿做点点微光,照亮学生公寓悠长而又深远的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自雅安校区一名负责供水管理维修的水工杨邵武,有着“地听”和“管道医生”的称号。在川农大工作的七年期间,为川农大处理了无数次管道抢修工作,保障着川农大供水管网的安全运行和学生教职工的用水。最终在比赛中荣获优秀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姜涛老师始终坚守在医保信息收集工作的岗位上,保障同学们及时参保,并且她主动公开私人号码,打造成为医保咨询服务的“24小时热线”,及时解答同学们的疑问。上万次的咨询答疑充分展现了她“以生为本,服务至上”的工作理念,以及对医保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深度关切与全力打通。在本次比赛中荣获优秀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川农在川农校园里,有一串数字与我们紧密相连。那就是校园维修热线“2117”。在维修过程中,维修的师傅们时刻保持着负责的态度,认真地处理好每一次的维修工作。来自动力及修缮一科的任洪培向我们讲述了动力及修缮一科中维修人员的故事。他们是生活中的普通人,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正是他们兢兢业业的付出推动了每一个平凡日常的开展,他们不可或缺,却始终低调务实,积极为美丽校园的建设添砖加瓦。“川农情,奉献美”的精神深深打动人心,演讲最终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校园优美环境的美容师。梧桐大道美景的身后,是日日坚守的校园管理一科的环卫工人。无论酷暑寒冬,总有她们默默奉献的身影。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老板山时,校园的干道早已恢复了干净整洁的模样。即便是炎炎夏日,头顶烈日,挥汗如雨,也鲜有怨言。日复一日的日子里,他们是兢兢业业的工作者,也是校园里的蓝色风景线。

经过精彩而激烈的角逐,《铁打的队伍》斩获一等奖,《用爱谱写“家文化”,用心浇灌“幸福花”》、《我们守护的2117》获评二等奖,《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小小的螺丝钉文端均》、《严寒酷暑不停歇,最美校园守护者》获得三等奖。

经过精彩而激烈的角逐,《铁打的队伍》斩获一等奖,《用爱谱写“家文化”,用心浇灌“幸福花”》、《我们守护的2117》获评二等奖,《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小小的螺丝钉文端均》、《严寒酷暑不停歇,最美校园守护者》获得三等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愿他们的所有耕耘,都有收获

愿他们的所有辛劳,均有回报

让我们一起为他们点赞

专业前十!考研北大!努力才会有回报!

在川农,上书山!

荣耀!川农大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来源 | 后勤管理处

图片 | 朱柯臻

封面 | 付艺 李思睿 姜宇萱

文字 | 李孝华 黄雅婕 陈籽均 陈彩烨
罗婷 蒋璐曦 马妍

编辑 | 李思睿 姜宇萱 付艺

责编 | 朱柯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点亮“在看”,向所有后勤人员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