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一提起阿富汗,人们脑海中会想到的是连年的战乱,以及两大超级大国苏联、美国,都曾折戟沉沙于此,是个名副其实的帝国坟场。但是有一件事,想必很少有人知道,那就是在中国的盛唐时期,也曾在阿富汗身上吃过亏。而这就不得不提一个名字了——恒罗斯,也许这个名字不像官渡、长平、虎牢关等著名战场,那么被国人熟知,但就是这个地方,决定了盛唐在中亚地区的领导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恒罗斯的大概位置靠近于吉尔吉斯和哈萨克边境,该地距离唐朝首都——长安,有3300多公里的距离,这样的直线距离即便是放在当下,也是个较为遥远的极力。但是在唐朝时期,这里便是中国人所能辐射到的极限距离了。

那么当时的唐朝,为什么会在这么偏远的地区爆发大规模战争哪?而这就不得不提当时的"国际局势"了。在唐朝的西方,倭马亚王朝于公元750年,被崛起的阿拔斯帝国所取代,成为统治整个阿拉伯地区的庞大帝国。而新崛起的帝国在中国历史中,被称为"黑衣大食",意为穿黑袍的国度。当时的阿拉伯帝国东西两面扩张,很快便和掌控西亚的唐帝国迎头相撞,而这便是恒罗斯战争的历史背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这场事件的发生虽然有着他的必然性,可战争的爆发却有些偶然。当时西域各国已经全部归顺与唐帝国,原本各自都相安无事,可就是负责掌管西域的安西节度高仙芝,却凭空制造出了一个事端。公元750年,西域众国中的石国(既今天的塔什干),被高仙芝以"无藩臣之礼"而讨伐,面对强大的唐帝国,石国国王很识趣的急忙向高仙芝认怂,赔罪祈求饶恕。

正常来说的话,既然对方已经服软了,那就放过一马就算了,可高仙芝偏偏就不这样。不仅将石国国王抓到长安处死,并且带兵洗劫了石国,顺带让其邻国突骑施也受到殃及——可汗被羁押到长安问斩。这段历史在《旧唐书》中也有记载:"仙芝性贪,破石国,获瑟瑟十余解,黄金五六豪驼,良马、宝玉甚众……其载入朝,拜开府仪同三司"。这位高大将军不仅没因此问罪,反而受到唐帝国的嘉奖,升官发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下引起了西域各国人心惶惶,大家都生怕那天惹到高仙芝,而导致亡国的下场,便开始纷纷去寻找靠山,而崛起的阿拔斯王朝就这样进入了他们的视野。而幸存的石国王子为了报仇,便一路奔波找到了阿拔斯王朝,祈求他们的帮助。

对于日渐不稳的西域各国,身经百战的高仙芝决定先下手为强,他下令征集西域各国的"联合部队",一路向西对逃窜的石国人展开追击。但是,此时高仙芝的对手,已经不是羸弱的石国了,而是日渐崛起强大的阿拉伯帝国。在石国王子的请求下,本就有意向东扩张的阿拉伯帝国很快便答应了下来,并派遣一员大将齐亚德·本·萨利赫,负责这场战事。萨利赫很快便组织起石国残余以及自己的部属,抢先一步占领了恒罗斯城,打算在此固守待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萨利赫的决定其实非常聪明,虽然阿拉伯联军总共有10余万人,远超于唐朝的3万人。但是此次唐军派来的都是西域四镇的精锐兵士,质量要比阿拉伯联军高上许多,若没有城镇依托的话,在和唐军野战相遇的话,就很难抵御住唐军的攻势。

虽然高仙芝的动作足够快,可最终还是晚了一步,善野战的唐军此时并没有足够的攻城器械,两者就此陷入拉锯战,等到阿援军到达后,两军就对垒于恒罗斯附近地带。随后两军进行了长达5天的激战,唐军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和阿拉伯联军打了个平手,但就在第五天夜,守护唐军侧翼的西域联军中的葛逻禄临阵倒戈,致使唐军被两面夹击,1万余人伤亡,2万人被俘,高仙芝之前所犯下的恶果,此时彻底的爆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李嗣业的掩护下,高仙芝得以平安逃脱。此次唐军以劣势和阿军鏖战5天,最终也是因盟友背叛而导致的失败,所以唐军的战斗力非同凡响。在此次战役中,阿拉伯军伤亡有3万余人,而且并未对唐军趁胜追击,双方在这场战役结束后,都迅速撤离了战场,就此收手了。但唐朝对中亚的影响力被严重削弱,至此失去对中亚地区的领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