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写着是按斤算的,我们这里都是按克算的!”

说起切糕,可能大家第一印象想到的应该是很久以前的新疆天价切糕了。

虽然最近几年切糕价格乱象相比过去有了很大改善,但很多人对切糕还是有种莫名的恐惧心理,担心一不小心就会再被狠狠的“宰”一刀。

这不,最近内蒙古就发生一起天价切糕事件,而过去的新疆天价切糕和这次相比,那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月30日,据掌闻视讯的报道,一男子在内蒙古某服务区买切糕被称出了12000元引起了大家的热议。

起因是这名男子在服务区内的一家店面买东西,刚开始的时候老板只告诉他16元,但并没有说是16元一斤。

按照正常人的思维,通常买东西都默认价格是按斤算的,所以当时也没太在意老板说的是16元一斤还是一两。

所以当称完东西准备结账的时候,当老板说出12000元的价格时,这名男子顿时就傻眼了,于是便和老板理论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男子的质疑,视频中的老板也是非常硬气,直接回怼说:

“16元是没错,但我没说过是一斤16,我们这都是按克算的!”

面对如此高昂的价格,男子也是很无奈,只好表示太贵了不买了。

这下店铺老板直接也恼火了,我这都给你称好了你跟我说不要了?

店老板一边不断催促这名男子赶紧付钱,一边又说自己是明码标价,不存在讹人

最后围观的群众越来越多,老板看这名男子迟迟没有付款,于是又煽动周围的群众,说要不大伙帮衬一下他吧,大家都分摊买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事件曝光后,在网上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

有网友表示:

真是活久见了,卖东西按克来算,他明明可以抢的,却还要给你一份切糕,真是太“良心”了。

这些商家就是利用了人们的一种惯性思维,因为大家平时买东西都是按斤算的,所以当别人问他价格的时候,他不会直接说是一斤还是一克,这种行为从本质上来说也是一种欺诈违法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也有的网友给这名男子支招,既然老板是按克来算的,那男子也可以按津巴布韦币来结算,大家各论各的,反正刚开始大家都没说清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相大白,买的不是切糕而是是药材。

随着舆论愈演愈烈,就在大家都以为是男子买切糕被老板坑钱的时候,当事人也出面澄清了一些事宜。

原来呀,当时这名男子买东西被收费12000元的并不是切糕,而是一些药材。

自己只不过是用“切糕门”来作比喻,由于自己没有表达清楚所以大家都误以为他是买切糕被宰了12000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或许就能解释得通为什么老板一直说自己是按克来算的了。

不过即便如此,也依然掩饰不了店老板的违法行为。

根据记录视频画面显示,当时这名男子表示一个人买不了这么多的时候,老板便怂恿周围人帮衬买一点,随后还真的就有人站出来说要帮他分摊一点。

不过这都是店老板的使的一些小套路,这些说要帮衬的人其实和老板都是一路人,也就是俗称的“托”,而且这种现象在旅游景点特别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大家都知道,很多地方比如旅游景点或者服务区的东西都不是一般的贵。

但如果是一个正常的合理范围内,只要不是太离谱,大家心里也许还能够接受。

最后也是希望大家出门旅游能够多一份心眼,买东西的时候更是要问清楚,不然的话一不小心就被套路到,影响了出游的心情就不好了。

那么大家对此事有什么看法呢?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