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怎么才能每天都收到这种文章呢?

跟小时候的玩伴天各一方是趋势,不要跟趋势作对。归根结底是心远了,即使近在咫尺也会远隔天涯,顺势而为才算得上识时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长大以后,人生的境遇不可同日而语。

小时候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充其量是学习成绩有好有坏,然而越是成长,变数越会增多,人跟人的差距会越来越大,甚至会出现天壤之别,有些人会考上名校,不是成为白领,就是成为金领;有些人会进厂打工,只能算是蓝领。

网友留言:小时候的世界很简单,哪怕家庭有穷和富的分别,也不会影响我和发小的友谊。然而时过境迁,我的发小是清华毕业,我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就开始了打工生涯。哪怕我的发小没有嫌贫爱富,我也生怕落得巴结发小的名声,况且感觉自卑,因此就不联系了。

点评:人生的境遇差别越大,人与人之间无形的鸿沟越深远,或许是道不同,不相为谋的缘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铁打的人生,流水的朋友。

小时候的玩伴就会成为儿时的记忆,翻篇的不仅是儿时的画面,而且是局限于童年的友谊。跟儿时的玩伴是合久必分,然而却不能分久必合。人生向来没有不散的筵席,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朋友,没有利益的交集,反倒是会忌惮童年的丑事泄露,既不会相见,又不会怀念。

网友留言:我曾经听过一首游戏人间的歌曲,其实人生就是一个通关的游戏,儿时的玩伴就伴随关卡的通过落幕,通过新的关卡需要重起炉灶。之所以我不联系小时候的玩伴,是因为我有更多与时俱进的朋友需要维系,同理儿时的玩伴照样感觉跟我格格不入。

点评:鲁迅和闰土就是鲜明的例子,即使数十年以后再次见面也会物是人非;朱元璋和儿时的玩伴是惨烈的例子,圈子不同,却不自量力强融,往往没有好下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各奔东西,焦点各异。

长大以后会分别从事不同的行业,即使碰巧是同行,也有可能会顺应同行是冤家的定律。身为成年人会以工作为中心,结交朋友会以务实为目的,相互之间会存在行业壁垒,从而会话不投机半句多。

网友留言:我在做工程,我一个发小在做公务员,我另一个发小在做程序员,我们各自有各自的社交圈,充其量见面会脸熟,虽然互留过手机号,但是迄今为止没有相互联系过。我终于明白了,所谓的人情冷暖就是谁都不会把闲杂人等请进日新月异的生活。

点评:发小只是过客,有些人只属于童年,有些人只属于成年,因此不要纠结,如若不然就会自讨没趣。

喜欢文章请点个赞、收藏或者转发,欢迎在评论中发表观点,多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