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正是人们与亲友一同出游,享受这难得闲暇时光的好时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与此同时,我们出行时也需要对自然界中的一些小小昆虫保持警惕。今天,就为大家来介绍一下这样一种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昆虫:隐翅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什么是隐翅虫?隐翅虫,也叫"飞蚂蚁"。雨后,是隐翅虫活跃的时期,一般出现在潮湿的草地。隐翅虫有趋光性,夜间会向灯光处飞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隐翅虫是一种昆虫,其特点是体形较小到中型,细长,两侧略平行或末端尖削,略扁平。它们的身体由黑红二色相间构成,头部黑色,触角丝状或棒状,较长,一般有10-11节。前胸和腹部基部呈桔红或桔黄色,有两对翅膀,前翅很短且坚硬,呈金属蓝色或绿色,腹部全裸;后翅是膜质,长且大,飞行时展开,静止时则折叠在前翅下面。足部有3对,呈黄色或黑色;腹部除了末端是黑色外,其余部分全为黄色,尾部有两个尾刺。幼虫细长,除了没有翅膀外,形状与成虫相似,其触角有3节,腹部第9节有尾突一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隐翅虫的危害有哪些?隐翅虫体内蕴含着强烈的毒性物质,这种毒性物质具有极强的腐蚀性和酸性,犹如一种“会飞的硫酸”。在隐翅虫的腹部尾端,存在着一个能够排放毒液的特殊器官,当人与之接触时,便会引发隐翅虫皮炎。这是一种由隐翅虫毒液引发的接触性皮肤炎症,其症状在接触毒液后的数小时至两天内逐渐显现,包括局部肌肤出现条状、片状或点状的水肿性红斑。随着病情的恶化,红斑上会密布丘疹、水疱甚至脓疱,可能导致皮肤糜烂、结痂及表皮坏死,同时伴随着难耐的瘙痒感和灼烧般的痛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危害虽不如病媒生物严重,但也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应积极予以防制。此外,对于身体较为敏感的人群,还可能引起发烧、呕吐等更为严重的全身性症状。那么如何预防隐翅虫的侵扰以及隐翅虫叮咬该如何处理呢?下期内容我们会为大家讲解这方面的相关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期专家】周博,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媒生物控制所副所长,主任技师。主要从事病媒生物监测及防制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