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期间,满屏都是“劳动节快乐”,然而,真正的劳动者,有几个人享有假期享有快乐?对于那些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才能解决温饱,还在为早餐要不要加颗蛋,晚饭要不要放块肉而犹豫的底层劳动者而言,快乐在哪里?

而且绝大多数人都搞错了,“五一国际劳动节”其实是“五一国际劳工节”,英文名称是International Workers' Day ,就是劳工工人的意思!

您也许要说,劳工和劳动,劳工节和劳动节,那不都一样吗,有什么区别?不一样,当然不一样,劳动节听起来是纪念劳动,鼓动大家热爱劳动的意思,往往给人一种劳动光荣的错觉。其实呢,劳动就是劳动,没啥光荣不光荣的,劳动过头了,累得慌倒是真的。

劳工节听起来是纪念劳工,具体而言,是纪念国际劳工为争取每天八小时工作制,集会遭武装镇压而导致流血事件的节日,是劳工争取自身权益的纪念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五一国际劳动节,想要纠正过来,那是很困难的。这就如同从小吃垃圾食品长大的孩子,对科技狠活特别亲近一样,给他吃有机食品,反而不适应。

那么,到底是谁首次把InternationalWorkers' Day翻译成国际劳动节呢,是水平不行,还是故意这么翻译?这个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显而易见,如果译成国际劳工节,就够不上高大上,也不够主旋律和正能量,带有压榨和剥削的贬义,还有反抗的歧义,容易让人联想起“奴隶”“奴工”这两个词,至少与“劳动光荣”和“劳动致富”的动人口号相去甚远。

如果劳动光荣而且能够致富,农民早已脱贫致富奔小康,还进什么城,用鞭子赶也赶不走,乡村振兴早就实现了;如果劳动光荣而且能够致富,工地上挥汗如雨的农民工早已大富大贵,送外卖的小哥早已赚得盆满钵满;如果劳动光荣而且能够致富,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农民工及其子女,在城里被歧视,买不起房看不起病上不起学?

说穿了,劳动只能赚碗饭吃混个温饱,一种让人活下去、吞噬健康的劳碌而已,想要发达发财,只是美好的幻想。

都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但是绝大多数劳动者,尤其重体力劳动者,吃尽苦中苦仍为人下人,一身病痛,老无所养,老无所依。

五一劳工节里真正能够快乐的,是那些西装革履大腹便便脑满肠肥、不怎么劳动或者很少劳动的人,真正的体力劳动者,有几个真正快乐的?当别人充分享受假期的时候,他们还在忙碌穿梭加班加点。祝他们节日快乐太奢侈太矫情了,不如祝他们健康平安,得空好好喝上几杯,舒坦舒坦筋骨。

五一劳动节”和“五一劳工节”虽然只有一字差,内涵却千差万别,就像同为中国人,农民、工人和公务员的待遇千差万别一样。真正受法律保障的劳动者,无须加班加点,不用担心被克扣和拖欠工资,享受的是妥妥的五天八小时工作制。否则你就是劳工而不是劳动者,别再自作多情,傻乎乎为自己脸上贴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