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哥解读论语: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抑制自己,使言语和行动都走到礼上来,就是仁。一旦做到了这些,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有仁德。实行仁德要靠自己,难道是靠别人吗?”
颜渊说:“请问实行仁德的具体途径。”孔子说:“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事不听,不合礼的事不言,不合礼的事不做。”
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请让我照这些话去做。”
孔子和得意门生颜回关于仁道的探讨,这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克己复礼。克制自己的欲望,让言语和行为都回归到礼上来。那这个时候就有人问了,人的欲望有很多,怎么能做到克制,其实这个地方的欲望应该理解为不合“礼”的欲望,不正当的欲望,比如您喜欢男人是正当的欲望,但是您喜欢有妇之夫就不是正当的欲望,您想赚钱是正当的欲望,您想靠投机倒把赚钱就不是正当的欲望,儒家讲的正是克制不正不合礼的欲望,正道的欲望当然是人之本性,所以说到底儒家的“仁”是根本,而“礼”是它的外在表现。
那么具体要怎么做呢?其实孔子也并没有给出非常具体的方法,他只告诉您不合礼的事不听,不言,不做,不看。那么这个合不合礼又到底怎么区分呢?所以说孔子看起来在回答颜回的是方法,实则他讲的是仁道。仁道是人内在的一种修为和境界,需要日日修行做减法,您正了自然就知道不正的人和行为是什么样子,您修到内心的诚意自然一接触就知道对方诚不诚心,您内心有了仁爱您就能感觉到对方是不是在仁道上的人,所以这是一种心法,也是一种境界。
整部论语在很多地方都告诉我们哪些可以做,哪些不符合礼不能做,比如论语告诉我名不正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所以我们要拥有正当健康的情感关系,不能去插足别人的婚姻,破坏他人的家庭,如果您做了这样的事,很显然这就不在道中,结局当然也不会好。这叫非礼勿动。论语里还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就是我们不能扎堆一天到晚去闲聊,去管闲事,有这个精力不如去学习,提升自己,您懂得了这一点,是不是就没有那么多的无效社交,这叫非礼勿言。 那些动不动有人跟您说某某花边新闻,造某某谣言的这些无中生有的事情,您就不能去听,因为他给你带不来任何好处,不会让您有丝毫智慧的增长反而会浪费自己的时间,说不定还徒增人际交往中的麻烦,论语里叫道听途说,德之弃也。此为非礼勿听。再比如那些淫邪暴力的图片,网站,影片,这些会带来一些不好的妄念,垃圾的思想,会很大的消耗我们的意志力,现在很多女人说80年代看琼瑶把自己整成了恋爱脑,韩剧让自己幻想灰姑娘嫁白马王子,以至于后来形成了错误的三观,在感情中报有不切实际的妄想。论语里也讲,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您思想得纯正,此为非礼勿视。那么您想想一个人做到了这些,是不是就减少掉了很多生活中复杂的麻烦和负担,就会把精力完全集中在了对自己有意义的事情上,思想和生活都会变得非常简单,这在孔子的思想里就算入了“仁”道的门。
所以儒家思想是完全用来要求自己的。就如我今天在直播间讲的礼其实是驭人术,首先驭的是我们自己,我们自己的心,然后才有这个正气去驾驭别人,这个礼并非指的是礼貌,而是对人对事的敬畏和诚敬,从古至今,越是帝王将相越是位高权重之人,必得有礼,方能礼贤下士,换句话才有人跟着您混。学习论语,就是学一条用一条践行一条,就像颜回问完孔子他就说要按老师说的去做,如果我们象颜回一样真正落实到具体的生活,那么我们也就走在了正道仁道之中,无论是经营家庭还是成就一番事业都指日可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